调匀,血肉得所。 
书学指南云:夫论墨之佳曰:轻坚黝黑,入砚无声。又曰:其坚如玉,其文如犀。又曰:缋彩奋发。论砚之佳曰:秀润玉质。论笔曰:长而不劲,不如勿长;劲而弗圆,不如不劲。论纸之佳曰:不能澄心堂薛涛江,亦必坚薄白滑、纯柔光泽者,若粗厚松灰者,不惟损笔,亦能坏字。凡此皆至理也,善书者知之。 
──右用笔分数并论笔纸墨砚。 
第六平法(平者横画也) 
偃。首抢下,尾抢上。 蹲锋自驻,力到疾提,力满微捺,力尽回锋。 
仰。首抢上,尾抢下。 蹲锋自驻,力到微捺,力满疾提,力尽回锋。 
平。首抢平,尾抢平。 蹲锋自驻,力到疾过,力尽回锋。 
勒。上平、中仰、下偃,空中远抢,以杀其力,如勒马之用缰也。凡尾提处,观其笔燥湿如何。燥则驻蹲捺而实抢以补之,其次蹲而不捺,其次驻而不蹲,其次提而不驻,即实抢之。湿则提起即空抢可也。 
简缘云:已上三法俱是勒势,非谓另是一笔也。 
翰墨良规云:凡平画忌如算子,终篇展玩,不见横画,始是书法。 钝吟云:八字最妙。 
第七直法(直者,竖画也。) 
垂露。首抢上,尾抢下,分四停各半之。 如露之欲垂而复缩。 
悬针。首抢上,尾抢下,空出分三停,上二下一。 笔欲正,自上而下,如长针垂。 
简缘云:将欲缩锋引而伸之,须要首尾相等,但锋尖耳,不可如鼠尾。又按古人只有垂露一法,悬针始于兰亭年字,后人遂以为法。又按竖画只有垂露、悬针两笔,其馀皆言其意,意以立法,教后人也。 
乡。首抢左上右,右上左;尾抢左上左,右上右。偏蹲偏驻,侧抢侧过。分五停,上二下二。 乡笔贵和。 
背。首抢左上左,右上右;尾抢左上右,右上左。偏蹲偏驻,侧抢侧过。分五停,上二下二。 背笔贵峻。 
努。首抢右筑锋,尾抢上左衄,讫趯出。分七停,上一下一。藏趯亦可。努须凸胸而出,不可直,直则无力。 太宗云:为竖必努,贵战而雄。 
简缘云:凡竖画起手不用力,虽极短亦不直。故头向右用笔稍驻而下行,中自然凸出。又云:直画从发笔用力,则中间微凸而出,如申字中竖,则努而悬针也,事字中竖则努而随趯出也。乡则努而乡也,背则努而背也,非另有一笔。 
亻壹。首抢中心,上出,字分尽处空中落下,画分尽处蹲之,尾抢上出空中,力尽止。垂露、悬针、乡、背、努等笔皆有之。肥瘠以字分为称,长短随偏傍所宜用。 
简缘云:尚尝等字中竖用之。 
第八圆法 
侧。点之变无穷,皆带侧势蹲之,首尾相顾,自成三过笔。有偃、仰、向、背、飞、伏、立等势,柳叶、鼠矢、蹲鸱、栗子等形。 
散水。上侧、中偃、下仰。横二停,从四停。上内一,中外二,下自外四至内二。 
联飞。四点相随,偃前以后横。○钝吟云:起偃横煞。 
简缘云:此说起止两笔。 
烈火。外相向而偃,内相随而仰。 
简缘云:外者言外两笔,内者言内两笔。 
曾头。对向贵从,上开下合。 
其脚。相背贵横,上合下开。 
挫。因前笔衄出,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皆衄法也。 
打。提锋空中打下,乃点法之长者。 
啄。点首撇尾,左出微仰,如鸟喙之啄物。 
掠。点首撇尾,右出微仰,如篦之掠发。○钝吟云:此乃斜悬针,而末锋飞起,宜出锋处送笔力到而匀,不可半途撇出,则无力而瘦弱。 
背撇。首圆蹲过,作悬针法左出。 
乡撇。首偏蹲,右顾左转,作乡竖,尾悬针左出,如手前后撇物。 
波。从波五停,首一、中三、尾一。横波五停,首一、中二、尾二。大体作仰画不蹲,以锋傍里空蹲,三面力到,顺指欹下,力满微驻,仰出。三过笔中又有三过,如水波之起伏也。 
简缘云:波者磔也,今谓之捺也。或曰微直曰磔,横过曰波。 
磔。偏蹲偏驻,疾过缓出,首尾自藏。须先作上啄,取势如裂帛,力在裂外。○势尽不可便出,须驻笔而后放。○唐太宗云:磔者不徐不疾,去欲复驻而去之也。 
拔。先作左撇飞笔侧打锋不蹲,顺势欹下,力满微驻,仰出三过笔,如手拔物。 
简缘云:人入等字小捺也。 
逴。上点如右足立定,取力下屈,如右股三折,取势下拔,如右足之逴沟壑。 
简缘云:之是也。赤角反。 
策。重提轻蹲,圆锋左出,势尽仰收,如鞭之策马,力在著物处。○又曰:仰笔趯锋,轻抬而进。 
简缘云:短画也,法应上仰用之,其天夫马之类是也。 
打勾。右打反趯抱腹。 
趯下。前笔末蹲,锋提趯抱,身贵短如足趯物。 
挑。右背亻壹仰勒反趯,趯贵抱腹而清。 
简缘云:竖趯曰趯,横趯曰挑。 
背抛。乡亻壹仰勒反趯,趯贵宽圆。或仰背偃,或作垂露平,或作悬针平,或作圆趯,如背手抛物。 此名外略法。简缘云:乚是也。 
大背抛。仰勒衄,左努挑,或偃勒衄,右背抛。长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