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有精神耳。又一幅之中必有精神团聚处,能于要处著精神,思过半矣。
  求奇求工,皆画弊也,妙处总在无意得之,一着意象,便落第二乘矣。于苍莽横逸中,贵有神闲气静之致。
  下笔游移便软弱,构局游移便散漫,惟能与古人争衡,则有断制。独来独往,运用在心,自足压倒一切。
  画有天趣,当神气闲暇之时,一切烦事皆可不撄吾虑。心忘乎手,手忘乎心,必有佳作。若心绪恶劣,诸务冗繁。强而为之,有颓然欲卧而已。
  画乃天生就一种人,岂可学而至?盖学必有绳墨,便死于绳墨中矣。试观师沈、文、六如者,不但不及其师,即与师无异,亦一沈、文、六如而已。今之学朱昂之、张研樵者,何尝有一人能自成家者,此以知画不可学也。必也,其以古人为师乎!
  或自己能画,与善画者请论一番,各抒所见,互相砥砺,因而画理日进。时人不可师而能自得师,即三人行之意也。
  画有一横一竖:横者以竖者破之,竖者以横者破之,便无一顺之弊。又气实或置路或置泉,实处皆空虚。此王鹤舟为余言之,确有至理。
  画不可有习气,习气一染,魔障生焉。即如石涛、金冬心画,本非正宗,习俗所赏,悬价以待,已可怪异,而一时学之者若狂,遂成魔障。石谷画本有徇人之作,仿石谷者遂藉以谋衣食。吁!画本士大夫陶情适性之具,苟不画则亦已矣,何必作如此种种恶态?
  画必孤行己意乃可自写吾胸中之邱壑,苟一徇人,非俗即熟。子久、云林、梅道人辈,其品高出一世,故其笔墨足为后世师。此其人岂肯一笔徇人?且如郑逸老、姜鹤润诸人之画,未必即抗驾古人,而物以人重,知立品不可不先也。
  俗士眼必俗,断不可与论画,世间能画者寥寥,故知画者亦少。但以自娱可耳,必
  为求知于世,是执途人而告之也。且画本一艺耳,人即不知何害?
  画既不求名又何可求利?每见吴人画非钱不行,且视钱之多少为好丑,其鄙已甚,宜其无画也。余谓天下糊口之事尽多,何必在画石谷子画南宗者极苍莽,而以卖画故降格为之。设使当时不为谋利计,吾知其所就者远矣。且画而求售,骇俗媚俗,在所不免,鲜有不日下者,若以董、巨之笔,悬之五都之市,苍茫荒率,俗士无不厌弃之,岂复有人间价乎?
  
  读画纪闻
  清蒋骥撰
  书画一体,为其有笔气也。此语为士大夫言之,如工人软弱之笔,虽布置缜密,设
  色鲜明,终近乎俗。否则爪舞牙张,筋骨显露,既非正派,谬许北宗,于斯道失之远矣。
  用笔用墨
  临摹名人真迹,先求其用笔用墨之法。用笔须沉着而不枯滞,用墨须精彩而不粗浊。
  以一树一石得其轻重疾徐之致,便可施之大幅,无不合宜。至章法之掩映,又是一番
  进境,若未知执笔,漫讲章法,亦何益耶?
  皴法
  古人皴法,不同如书家之各立门户。其自成一体,亦可于书法中求之。如解索皴则有篆意,乱麻皴则有草意,雨点皴则有楷意,折带皴可用锐颖,斧劈皴可用退笔。王常石多角,如战掣体。子久皴法简淡,似飞白书,惟善会者师其宗旨而意气得焉。
  章法
  山水章法如作文之开合,先从大处定局,开合分明,中间细碎处,点缀而已。若从碎处积成大山,必至失势。
  布置章法胸中以有胆识为主。书法论有云:“意在笔先。”作画亦然。
  大山平坡皆当各有勾连处,如诗文中之有钮合,为一篇之筋节脉理,必多读旧书,乃能知之。
  布置树竹
  松、桧、梧、竹、湖石,用巧法布置,作`曲之状者,宜于园亭景致,不可移于大山大水。林木丛杂,不加芟柞,或苔鲜蔓衍,墅竹纷披,宜山村野店。若叠峦重嶂以平正见古茂,方为大家手笔。
  浓淡
  书法以浓淡分先后,树近则浓,远则淡。山亦近则浓,远则淡。然淡远之外仍可作浓墨,盖日影到处则明,不到处则黯黑,此景于早晚时游观可得见焉。
  松
  松性本直,则画者树身挺出或放纵其枝干为宜。其盘屈曲者,下必有山石,因其初生之时未得遂其性也。故平地之松宜直,山阿石隙之松宜曲。如悬崖倒挂,其本体必当作曲势。
  枯树
  秋、冬之树多枯,春、夏之树宜密。枯树排列须分层次,密树团结必得疏通。欲有层次以浓淡分之,欲其疏通以枯树插之。前人范宽、郭河阳、董北苑俱用此法。
  人物屋宇
  村居、亭观、人物、桥梁,为一篇之眼目。如房舍有当用正者,有当用侧者,或几面有窗牖者,或反露村居之后面者,以及亭观之高下,人物之往来,皆有一定区处,譬之真境以我置身于其地,则四面妙处皆可领略,如此方有趣味。盖古人画中人物,未尝不寓意在我。
  风雨
  画中有风者,其人物及山石树身皆当与风相左,惟树杪、藤梢点缀处作飘扬之致。至雨景则渍墨而成。杜工部诗:“元气淋漓障犹湿。”斯语即可为入道之门。
  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