衫袖也

  祗揖
  凡揖人时。则稍阔其足。其立则稳。揖时须是曲其身。以眼看自己鞋头。威仪方羙。观揖时亦须直其膝。不得曲了。当低其头。使手至膝畔。又不入膝内。则手随时起。而义于胸前。揖时须全出手。不得只出一指。谓之鲜礼。揖尊位则手过膝下。亦以手随身起。义手于胸前也

  入学
  六岁且令早晨上学。食后不上学。勿困其精神。读书须是且从开宗明义章。第一起。不可便读蒙求。孝经序。为字太难。且令每日见小字经三两次。每日常见。则识得牢固。不可贪多。且读三两句。半岁之后。食后亦上学

  小儿读书
  若初授四句。不必多教遍数。且以教识字为上。既识字。则可令其自读。若未能尽读。且读两句。其两句识得字。又读得稍熟。则令识后两句字。读后两句。又稍熟。然后令通读四句。既读得四句尽熟。则放归。似此数日。则可又添一两句须是熟。即便放归。小儿贪其归。则用心读而渐可添也。若其后授得字多。其初则分为三两授读。俟其口熟则通读。若其中有甚难读者。则特读数十遍。如甚易者。则分读时不须读。直待通一授读。然后读其易者。此亦读书省力省功之良法也

  温书
  若读书当时虽极熟。久而不读亦必忘。予尝诵一真言。二十万遍。久而不诵。皆忘之。故读过书。不可不温。其温书之法。且若初读过书一卷。则一日温此一卷。其后读过二卷。则二日温一遍。三卷则三日温一遍。二百卷则二百日能温一遍。亦永不忘。如长成者。读过语孟六经。一放下之后。则周年未必能温。此所以不能记也。此乃杨子吴秘之家传。温书之法如此。则初读时不须四授。以一日之工温之。亦不须一卷了。又分为两授温之。既省工。又永永不忘之妙法也

  记训释字
  可令日记所读书上。训释字三两个。如不亦说乎。说喜也。不亦乐乎。乐甚喜也。若不能晓得甚喜。则以方言教之。如云大故欢喜。人不知而不愠。愠怒也。若不能晓得怒字。则以方言教之。云怒是恶发也。如此记时。则读过论语。记得论语上训释了。七岁便可说书

  写字
  写字不得惜纸。须令大写。长后写得大字。若写小字。则拘定手腕。长后稍大字则写不得。予亲有此病也。写字时。先写上大二三日。不得过两字。两字端正方可换字。若贪字多。必笔画老草。写得不好。写得好时。便放归。午后亦可上学。

  说书
  小儿止可说句语义理。又须分明直说。不可言语多。如说仲尼居。则言仲尼者。孔子字也。字。是表德也。居。坐也。曾子侍者。曾子。乃孔子弟子也。侍谓侍奉也。义手立于其侧也。子曰者。子谓孔子。乃弟子称师曰子也。曰,说也。此言孔子坐。曾子侍奉。而孔子说也。如此则分明而稚子易晓也。又须说易者。其难者。且未可说。故先说孟子为上。孟子中若有难说者。亦且放过。直待晓得易者都了。然后与说难者。如此。则其进有渐。而亦不苦其难也

  改文字
  若改小儿文字。纵做得未是。亦须留少许。不得尽改。若尽改,则沮挫其才思不敢道也。直待做得十分是了。方可尽改。作十分若只随他立意而改。亦是一法

  作诗
  小儿填诗时。便教他做工夫。如杜工部,韩昌黎,之诗。选长篇一韵。读一篇上下平声。止有三十韵。是三十长篇足矣。若举此韵。则此一韵中诸韵皆可以记矣。非惟作省题诗。止于六韵而易成。是虽长篇。亦何难哉。又其次。如前以三十板。匡纸标三十韵头。不问是何省题诗。皆编韵于其中。每一板编一韵。若作诗时。用此一韵。则揭开策子一观。则皆可见矣。作诗甚易甚简之大法者也

  文公白鹿洞书院教条
  五教之目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为学之序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修身之要
  言忠信  行笃敬  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处事之要
  正其谊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

  接物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行有不得反求诸已

  程董二先生学则
  凡学于此者。必严朔望之仪。【其日昧爽。直日一人至击板。始击。早起盥漱。总栉。衣冠。再击。皆着深衣。或凉衫。升堂。师长帅弟子。诣先圣像前。再拜焚香讫。又再拜退。师长西南向立。诸生之长者。率以次东北向再拜师长立而扶之。长者一人。前致辞讫。又再拜。师长入于堂。诸生以次环立再拜退。各讫安。】
  谨晨昏之令。【常日击板如前。再击。诸生升堂序立。俟师长出户立定。皆揖。次分两序相揖而退。至夜将寝。击板会揖如朝。会讲。会食。会茶。亦击板如前。朝揖。会讲。以深衣。或凉衫。余以道服褙子】
  居处必恭。【居有常处。序坐以齿。凡坐。必直身正体毋箕踞倾倚。交胫搯足。寝必后长者。隔寝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