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出大石 红花色好最为奇
  黑者蒸孽不中用 贵人不爱定无疑
  此物除合龙涎香料之外别无用处。红黄紫者好。黑者不堪用

  珠筛
  珠子铜筛与银筛 铁者多应是古筛
  一套若全念二只 隔过匀停好串排
  铁者古筛。铜者官筛。亦有银筛。每套二十二只方全。或有只数不全者无用

  试金石
  色如黑漆皆相类 气呵湿润卒未干
  光滑腻如鸡弹子 上金贴定易为看
  出蜀中润腻滑样范好颇大者直钱。上金满用塩汤洗。大松子油润之。安湿地少时入袋。气呵动。用手擦。方始上金



  己集
  诸品茶
  蔡襄进茶录序
  臣前因奏事。伏蒙 陛下论臣先任福建转运使日。所进上品龙茶。最为精好。臣退念草木之微首辱陛下知鉴。若处之得地。则能尽其材者。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谓茶图、独论采造之本。至于烹试。曾未有闻。臣辄条数事。简而易明。勒成一篇。名曰茶录。伏为清闲之宴。或赐观采。臣不胜惶惧荣幸之至

  一篇论茶品
  色
  茶色贵白、而饼茶多以珍膏。油【去声】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善别茶者。正如相工之视人气色也。隐然察之于内。以肉理实润者为上。既巳末之。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鲜明。故建安人鬪试、以青白胜、黄白负

  香
  茶有真香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建安民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烹点之际。又杂珍果香草。其夺益甚

  味
  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隔溪诸山虽及时。加意制作。色味皆重。莫能及也。又有水泉不甘。能损茶味。前世之论水品者以此
  右七纲拣芽。以四十饼为角。小龙凤。以二十饼为角。大龙凤。以八饼为角。每角圈以箬叶。束以红缕。包以红纸。缄以黄绫。惟拣芽俱以黄焉

  茶焙
  茶焙编竹为之。褁以箬叶。盖其上、以收火也。隔其中。以有容也。纳火其下。去茶尺许。所以养茶色香味也

  茶录后序
  茶为物之至精。而小团、又其精者。录序所谓上品龙茶者是也。盖自君谟始造、而岁贡焉。仁宗尤所珍惜。虽辅相之臣。未尝辄赐。惟南郊大礼致斋之夕。中书枢密院。各四人共赐一饼。宫人剪金为龙凤花草贴其上。两府八座。分割以归。不敢碾试。宰相家藏以为宝。时有佳客。出而传玩尔。嘉佑七年。亲享明堂斋夕。始人赐一饼。余亦忝与。至今藏之。余自以谏官供奉仗内。至登二府二十余年。纔一获赐。而丹成龙驾舐鼎莫及。每一??奉翫清血交零而已。因君谟著录附于后。庶知小团自君谟始。而可贵如此。欧阳永叔

  家顶新茶
  细嫩白茶【五斤】 枸杞英【五两炒】
  绿豆【半升炒过】 米【二合炒过】
  右件焙干碾罗合细煎点绝奇

  脑麝香茶
  脑子随多少、用薄藤纸褁。置茶合上。密盖定。点供自然带脑香。其脑又可移别用。取麝香壳安罐底。自然香透尤妙

  百花香茶
  木犀 茉莉 橘花 素馨等花又依前法熏之

  法煎香茶
  上春嫩茶芽。每五百钱重。以菉豆一升去壳蒸焙。山药十两。一处处细磨。别以脑麝各半钱重。入盘同研。约二千杵。罐内密封窨三日后。可以烹点。愈久香味愈佳

  煎茶法
  煎茶。须用有焰炭火。滚起便以冷水点住、伺再滚起再点。如此三次。色味皆进

  枸杞茶
  于深秋摘红熟枸杞子。同干面拌和成剂。捍作饼样。晒干研为细末。每江茶一两。枸杞末二两。同和匀。入炼化酥油三两。或香油亦可。旋添汤搅成稠膏子。用塩少许。入锅煎熟饮之。甚有益及明目

  擂茶
  将芽茶汤浸软。同去皮炒熟芝麻。擂极细。入川椒末。塩。酥油饼。再擂匀细。如干。旋添浸茶汤。如无油饼。斟酌以干面代之。入锅煎熟。随意加生栗子片。松子仁、胡桃仁、如无芽茶。只用江茶亦可

  兰膏茶
  以上号高茶。研细一两为率。先将好酥一两半。溶化倾入茶末内。不住手搅。夏月渐渐添氷水搅、水不可多添。但一二匙尖足矣。频添无妨。务要搅匀。直至雪白为度。冬月渐渐添滚汤搅。春秋添温汤搅。加入些少塩尤妙

  酥签茶
  将好酥、于银石器内溶化。倾入江茶末搅匀。旋旋添汤搅。成稀膏子散在盏内。郄着汤侵供之。茶与酥看客多少用。但酥多于茶些为佳。此法至简且易。尤珍羙。四季看用汤造。冬间造在风炉子上

  合足味茶法
  梦溪沈内翰歌括云。甘三苦四妙通神【甘草三两苦参四两】五斤干茶五斤蒸【干茶叶五斤蒸过茶五斤】菉豆四升同捣合【豆炒过】此方宜利胜烧银

  制孩儿香茶法
  孩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