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巳。君於臣,使有司哭之”是也。

  段者何?郑伯之弟也。杀母弟,故直称君。
  [疏]“段者何”。
  ○解云:欲言世子母弟,无世子母弟之文;欲言大夫,复目郑伯以杀,故执不知问。

  何以不称弟?据天王杀其弟年夫称弟。
  [疏]注“据天”至“称弟”。
  ○解云:在襄三十年夏。

  当国也。欲当国为之君,故如其意,使如国君,氏上郑,所以见段之逆。其地何?据齐人杀无知不地。
  [疏]注“据齐”至“不地”。
  ○解云:即庄九年“春,齐人杀无知”是也。

  当国也。齐人杀无知,何以不地?据俱欲当国也。在内也。在内,虽当国不地也。其不当国而见杀者,当以杀大夫书,无取於地也。其当国者,杀於国内,祸已绝,故亦不地。不当国,虽在外亦不地也。明当国者,在外乃地尔,为其将交连邻国,复为内难,故录其地,明当急诛之。不当国,虽在外,祸轻,故不地也。月者,责臣子不以时讨,与杀州吁同例。不从讨贼辞者,主恶以失亲亲,故书之。
  ○难,乃旦反,下“此难”同。吁,况于反。
  [疏]注“明当”至“地尔”
  ○解云:下四年“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及此皆是也。
  ○注“不当”至“地也”。
  ○解云:昭四年“秋,七月,楚子”云云“伐吴,执齐庆封,杀之”;昭八年夏,“楚人执陈行人于徵师杀之”,皆是也。
  ○注“月者”至“同例”。
  ○解云:下四年“九月,卫人杀州吁”之下,注云“讨贼例时,此月者,久之也”。
  ○注“不从”至“书之”。
  ○解云:若作讨贼辞,当称人以讨,如齐人杀无知然。今不如此者,经本主为恶郑伯失亲亲而书,故曰郑伯而不称人也。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宰者何?官也。以周公加宰,知为官也。
  ○咺,况阮反,一音况元反。赗,芳仲反。
  [疏]“宰者何”。
  ○解云:以其言宰与周公同,疑宰为官;以其言名又与宰周公”异,复疑非官,故执不知问。
  ○注“以周”至“官也”。
  ○解云:僖九年“夏,公会宰周公”已下“于葵丘”是也。

  咺者何?名也。别何之者,以有宰周公,本嫌宰为官。
  [疏]“咺者何”。
  ○解云:系宰是官,言名又卑称,故执不知问。
  ○注“别何”至“为官”。
  ○解云:所以不言宰咺者何而别何之者,正以周公加宰,为周公身上官,故别何之令相远。若然,上注云“以周公加宰,知为官”,而此注又云“本嫌宰为官”者,言宰周公,宰为周公身上官。今此言宰咺,亦嫌宰为咺之身上官也。不谓二注异,宰即非咺之身上官,而系宰言之者,次士以官录,言其是宰下之士故也。
  ○

  曷为以官氏?据石尚。
  [疏]注“据石尚。
  ○解云:定十四年秋,“天王使石尚来归脤”,石尚亦是士,而不以官录之,故以为难也。

  宰,士也。天子上士以名氏通,中士以官录,下士略称人。
  [疏]注“天子”至“称人”。
  ○解云:天子上士以名氏通者,即“石尚来归脤”是也。云中士以官录者,言以所系之官录之,即此是也。云下士略称人者,即僖八年春,“公会王人”以下“盟于洮”是也。

  惠公者何?隐之考也。生称父,死称考,入庙称祢。
  ○祢,乃礼反。
  [疏]“惠公者何”。
  ○解云:春秋从隐至哀,鲁无惠公,归赗言来,故执不知问。
  ○注“生称父”。
  ○解云:即下《曲礼》云“生曰父”是也。《广雅》云“父者,矩也。以法度威严於子,言能与子作规矩,故谓之父。
  ○注“死称考”。
  ○解云:即下《曲礼》曰“死曰考”是也。《周书?谥法》:“大虑行节曰考”。《尔雅》云:“考,成也。”言有大虑行节之度量,堪成以下之法,故谓之考。郑注《曲礼》云:“考,成也。言其德之成也。”义亦通於此。
  ○注“入庙称祢”。
  ○解云:即襄十二年《左传》曰:“同族於祢庙”是也。旧说云“祢”字示傍尔,言虽可入庙是神示,犹自最近于已,故曰祢。

  仲子者何?桓之母也。以无谥也。仲,字,子,姓。妇人以姓配字,不忘本也,因示不適同姓。生称母,死称妣。
  ○妣,必履反。
  [疏]“仲子者何”。
  ○解云:正以上不见仲子卒文,而得归赗,故执不知问。
  ○注“以无谥也”。
  ○解云:凡《春秋》之义,妾子为君者,其母得称谥,即文公九年冬“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禭”是也。今桓未为君,故其母不得称谥也,是以见其不称谥,即知桓之母也。
  ○注“仲字”至“同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