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使归赗,故曰尊敬诸侯之意也。
  ○注“有不”至“之义”。
  ○解云:《丧服?斩衰章》云“臣为君,诸侯为天子”,既言臣为君,而别言诸侯为天子,明其与纯臣者异。其异者,即不居殡官是。
  ○注“故异”至“叔父”。
  ○解云:下《曲礼》及《觐礼记》文。
  ○注“言归者”至“之辞也”。
  ○解云:《春秋》大例,先是已物乃言归,即“归讙及阐”之属是也。今此赗之车马,先非鲁物而言归者,与鲁有之辞。
  ○注“所传”至“内也”。
  ○解云:《春秋》之义,所传闻之世,外小恶皆不书。今此缓赗,是外之小恶,当所传闻之世,未合书见,而书之者,由接内故也。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孰及之?内之微者也。内者,谓鲁也。微者,谓士也。不名者,略微也。大者正,小者治,近者说,远者来,是以《春秋》上剌王公,下讥卿大夫而逮士庶人。宋称人者,亦微者也。鲁不称人者,自内之辞也。宿不出主名者,主国主名与可知,故省文,明宿当自首其荣辱也。微者,盟例时,不能专正,故责略之。此月者,隐公贤君,虽使微者,有可采取,故录也。
  ○于宿,音夙,国名。说,音悦。逮,音代,又大计反。故省,所景反,后“省文”皆同。
  [疏]注“微者谓士也”。
  ○解云:正以《公羊》之例,大夫悉见名氏,与卿同。今此不见名氏,故知士也。
  ○注“明宿”至“辱也”。
  ○解云:理是则主人先荣,理非则主人先辱,故曰首其荣辱也。
  ○注“微者”至“故录也”。
  ○解云:《春秋》之例,若尊者之盟,则大信时,小信月,不信日,见其责也。若其微者,不问信与不信,皆书时,悉作信文以略之,即僖十九年冬,“会陈人、蔡人、楚人、郑人盟于齐”之属是。今此书月者,义如注释。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祭伯者何?天子之大夫也。以无所系言来也。
  ○祭伯,侧界反,五年注放此。
  [疏]“祭伯者何”。
  ○解云:欲言王臣,不言王使;欲言诸侯,复不言朝;欲言失地之君,复不言奔,故执不知问。
  ○注“以无”至“来也”。
  ○解云:外诸侯臣来聘,宜系国称使,即文四年秋,“卫侯使甯俞来聘”之属是也。若直来亦有所系,如闵元年“冬,齐仲孙来”之属是。若外诸侯之臣来奔,当系国言来奔,即文十四年秋,“宋子哀来奔”;襄二十八年“冬,齐庆封来奔”之属是也。今无所系,直言来,故知宜是天子之大夫也。

  何以不称使?据凡伯称使。
  [疏]注“据凡伯称使”。
  ○解云:即下七年“天王使凡伯来聘”是也。

  奔也。奔者,走也。以不称使而无事,知其奔。
  [疏]注“以不”至“其奔”。
  ○解云:下三年“武氏子来求赙”,文九年“毛伯来求金”,是无使文而有事也。上文“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文元年“天王使叔服”之徒,皆是有使有事也。今此无使复无事,故知其正是奔也。

  奔则曷为不言奔?据齐庆封来言奔。
  [疏]注“据齐”至“言奔”。
  ○解云:在襄二十八年冬。

  王者无外,言奔,则有外之辞也。言奔则与外大夫来奔同文,故去奔,明王者以天下为家,无绝义。主书者,以罪举。内外皆书者,重乖离之祸也。当春秋时,废选举之务,置不肖於位,辄退绝之以生过失,至於君臣忿争出奔,国家之所以昏乱,社稷之所以危亡,故皆录之。录所奔者为受义者,明当受贤者,不当受恶人也。祭者,采邑也。伯者,字也。天子上大夫字尊,尊之义也。月者,为下卒也,当案下例,当蒙上月,日不也。奔例时。一月二事,月当在上。十言有二者,起十复有二,非十中之二。
  ○选,息变反。肖,音笑。采,七代反。
  [疏]注“故去”至“绝义”。
  ○问曰:若王者以天下为家,无绝义,故不言奔,何故襄三十年夏,“王子瑕奔晋”;昭二十六年冬,“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成十二年“春,周公出奔晋”,皆言奔乎?
  ○答曰:《春秋》进退无义,若来奔鲁者,见王者以天下为家,无绝义,故不言奔矣。若奔别国,即见《春秋》黜周与外诸侯同例,故言奔矣。既以鲁为王而不专黜周者,若专黜周,则非逊顺之义故也。
  ○注“主书者,以罪举”。
  ○解云:一则罪祭伯之去主,一则罪鲁受叛人,故曰以罪举。
  ○注“内外皆书者,重乖离之祸也”。
  ○解云:内书者,闵二年秋,“公子庆父出奔莒”是也。又在外奔书者,昭二十年“冬,十月,宋华亥、向甯、华定出奔陈”之属是也。
  ○注“当春”至“於位”。
  ○解云:《王制》云:“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爵人於朝,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