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也。言时重难,不可即入,至此日乃入。其言我何?据吴伐我,以日伐故言我。
  [疏]注“据吴”至“言我”。解云:在哀八年春。

  言我者,非独我也,自入邑不得言我,有他人在其中乃得言我,故能起其非独我。齐亦欲之。时齐与郑、鲁比聘会者,亦欲得之,故以非独我起齐恶。齐恶起,则鲁蒙欲邑,见於恶愈矣。
  [疏]注“时齐”至“得之”。
  ○解云:即上三年冬,“齐侯、郑伯盟于石门”;六年夏,“公会齐侯盟于艾”;七年夏,“齐侯使其弟年来聘”;九年“冬,公会齐侯于邴”;十年“春,王二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之属是也。

  夏,六月,已亥,蔡侯考父卒。
  辛亥,宿男卒。宿本小国,不当卒,所以卒而日之者,《春秋》王鲁,以隐公为始受命王,宿男先与隐公交接,故卒褒之也。不名不书葬者,与微者盟功薄,当褒之为小国,故从小国例。
  [疏]注“宿男”至“交接”。
  ○解云:即上隐公元年秋,“九月,及宋人盟于宿”是也。
  ○注“为小”至“国例”。
  ○解云:即上七年春“滕侯卒”,不书其葬,传云“何以不名?微国也”者是。

  秋,七月,庚午,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
  八月,葬蔡宣公。卒何以名而葬不名?卒从正,卒当赴告天子,君前臣名,故从君臣之正义言也。而葬从主人。至葬者有常月可知,不赴告天子,故自从蔡臣子辞称公。卒何以日而葬不日?卒赴,赴天子也。缘天子闵伤,欲其知之。又臣子疾痛,不能不具以告。而葬不告。不告天子也。发传於葬者,从正也。
  [疏]注“发传”至“正也”。
  ○解云:言从正者,谓卒日葬不日者,是卒葬之正法。三年经云“癸未,葬宋缪公”,而书日,即失其正也。其卫桓公葬不发传者,桓公者初则见弑于州吁,终有简慢之失,侵小国之略,故发传於此。
  ○

  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包来。公曷为与微者盟?据与齐高傒盟讳之。
  ○包来,《左氏》作“浮来”傒,音兮。
  [疏]注“据与”至“讳之”。
  ○解云:庄二十二年秋,“及齐高傒盟于防”,传云“齐高傒者何?贵大夫也。曷为就吾微者而盟?公也。公则曷为不言公?讳与大夫盟也”是也。

  称人则从,不疑也。从者,随从也,实莒子也。言莒子,则嫌公行微不肖,诸侯不肯随从公盟,而公反随从之,故使称人,则随从公不疑矣。隐为桓立,狐壤之战不能死难,又受汤沐邑,卒无廉耻,令翚有缘謟,为桓所疑,故著其不肖,仅能使微者随从之耳,盖痛录隐所以失之,又见获受邑,皆讳不明,因与上相起也。
  ○行,户孟反。难,乃旦反。令,力呈反。仅,其芹反
  [疏]注“言莒”至“桓立”。
  ○解云:行微者,其行卑微。不肖者,郑注《昏礼记》云“不肖者,不似”是也。
  ○注“狐壤”至“廉耻”。
  ○解云:在上六年春。
  ○注“令翚”至“失之”。
  ○解云:皆以其行微不肖,卒无廉耻故也。
  ○注“又见”至“起也”。
  ○解云:见获讳不明者,即言输平是也。受邑讳不明者,即“庚寅,我入邴”是也,何者?书日入者,见其重难;言我者,见其非独我故也。言因与上相起者,此经著其不肖,起其事实甚恶矣。

  螟。先是有狐壤之战,中丘之役,又受邴田,烦扰之应。
  ○应,应对之应。
  [疏]注“有狐壤之战”。
  ○解云:在六年。注“中丘之役”。
  ○解云:在上七年。

  冬,十有二月,无骇卒。此展无骇也,何以不氏?据公子彄卒,氏公子。疾始灭也,故终其身不氏。嫌上贬主起入为灭,不为疾始,故复为疾始灭,终身贬之,足见上贬为疾始灭。
  [疏]“此展无骇也”。
  ○解云:正以上二年师展无骇,故此弟子因难之。
  ○注“据公子彄卒”。解云:在五年。

  九年,春,天王使南季来聘。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不时也。震雷电者,阳气也。有声名曰雷,无声名曰电。周之三月,夏之正月,雨当水雪杂下,雷当闻於地中,其雉雊,电未可见,而大雨震电,此阳气大失其节,犹隐公久居位不反於桓,失其宜也。日者,一日之中也。凡灾异一日者日,历日者月,历月者时,历时者加自文为异。发於九年者,阳数可以极,而不还国於桓之所致。
  ○震电,徒练反。雊,古豆反。见,贤遍反。
  [疏]注“雷当”至“中也”。
  ○解云:《月令》二月“雷乃发声”,故知正月之时闻於地中矣。其雉雊鸡乳,虽起季冬之月,此时犹然,故得言此也。亦有一本云“雷当闻於雉雊”,误也。
  ○注“凡灾”至“所致”。
  ○解云:一日者日,即此文是。历日者月,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