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分职而听其政焉,即《春秋》所谓内治其国也。书季姜归者,明鲁为媒,当有送迎之礼。
  ○治自,直吏反。
  [疏]“京者”至“言之”。
  ○解云:京师之名,理须训解,故分而问之。
  ○注“地方千里”。
  ○解云:即《诗》云“邦圻千里”是也。
  ○注“周城千雉”。
  ○解云:在定十二年。
  ○注“即春”至“之礼”。
  ○解云:《春秋》据鲁为王,故内鲁,若周公制礼,内京师然也。

  夏,四月。
  秋,七月。
  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诸侯来曰朝,此世子也,其言朝何?据臣子一例当言聘。
  ○射,音亦。
  [疏]“诸侯来曰朝”。
  ○解云:隐十一年师解云尔,故此弟子执而难之。
  ○注“据臣”至“言聘”。
  ○解云:僖元年传文。

  《春秋》有讥父老子代从政者,则未知其在齐与?曹与?在齐者,世子光也。时曹伯年老有疾,使世子行聘礼,恐卑,故使自代朝,虽非礼,有尊厚鲁之心,传见下卒葬详录,故序经意依违之也。小国无大夫,所以书者,重恶世子之不孝甚。
  ○齐与,音馀,绝句,下同。恶,或乌路反。
  [疏]注“在齐”至“光也”。
  ○解云:即襄九年“冬,公会晋侯”已下“滕子、薛伯、小邾娄子、齐世子光伐郑”,十一年“公会晋侯”已下“齐世子光、莒子、邾娄子”云云“伐郑”是也。
  ○注“时曹”至“之心”。
  ○解云:正以十年春卒,今又世子代其朝,故知其疾也。
  ○注“传见”至“详录”。
  ○解云:即十年“王正月,庚申,曹伯终生卒。夏,五月,葬曹桓公”是也。
  ○注“故序”至“孝甚”。
  ○解云:世子代朝,明亦合讥;世子序诸侯之上,明亦合讥,而传云未知在齐曹者,正以其卒葬详录,故依违之不信言耳。

  十年,春,王正月,庚申,曹伯终生卒。
  夏,五月,葬曹桓公。小国始卒,当卒月葬时,而卒日葬月者,曹伯年老,使世子来朝,《春秋》敬老重恩,故为鲁恩录之尢深。
  [疏]注“小国”至“尤深”。
  ○解云:所传闻之世,未录小国卒葬,所闻之世乃始书之。其书之也,卒月葬时,文九年“秋,八月,曹伯襄卒”;冬,“葬曹共公”者是也。今卒日葬月者,正以敬老重恩故也。云云之说,当文皆自有解。

  秋,公会卫侯于桃丘,弗遇。会者何?期辞也。其言弗遇何?公不见要也。时实桓公欲要见卫侯,卫侯不肯见公,以非礼动,见拒有耻,故讳使若会而不相遇。言弗遇者,起公要之也。弗者,不之深也。起公见拒深。传言公不要见者,顺经讳文。
  ○见要,一遥反,注同。
  [疏]“会者何”。
  ○解云:经既书会,作聚集之名;寻言弗遇,是未见之称,故执不知问。

  冬,十有二月,丙午,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郎者何?吾近邑也。以言来也。
  [疏]“郎者何”。
  ○解云:欲言是邑,战於其内;欲言非邑,经有城郎之文,故执不知问。
  ○注“以言来也”。
  ○解云:凡言来者,乡内之辞,今经言来,故知近邑也。而僖四年“楚屈完来盟于师”,是时在召陵,而言来者,据师道楚,故得言来。吾近邑,则其言来战于郎何?据齐师、宋师次于郎不言来,公败宋师不言战,龙门之战不举地也。

  [疏]注“据齐师”至“不言来”。
  ○解云:在庄十年。
  ○注“公败”至“不言战”。
  ○解云:隐十年“公败宋师于菅”,庄十年“公败宋师于乘丘”,庄十一年“公败宋师于鄑”,凡有三经,宜隐十年以当之。
  ○注“龙门”至“地也”。解云:即下十三年春,“公会纪侯、郑伯。己巳,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云云,依《春秋说》云是龙门之战,而不言战于龙门是也。

  近也。恶乎近?近乎围也。地而言来者,明近都城,几与围无异。不解战者,从下说可知。
  ○恶,音乌。明近,附近之近。几,音祈。
  [疏]“近也”至“围也”。
  ○解云:近,读如附近之近。国,读如围。言兵围都城相似,故言近乎围也。考诸古本,围皆作“国”字,而旧解以国为围。

  此偏战也。何以不言师败绩?据十三年师败绩。偏,一面也。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
  [疏]注“据十”至“相诈”。
  ○解云:即龙门之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是也。

  内不言战,言战乃败矣。《春秋》讬正於鲁。战者,敌文也。王者兵不与诸侯敌,战乃其已败之文,故不复言师败绩。鲁不复出主名者,兵近都城,明举国无大小,当戮力拒之。
  ○不复,扶又反,下同。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