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得乎师也”,彼注云“未得成列为师也。诈战不言战,言战者,卫未有罪,方欲使卫主齐见直文也”者是。

  三月,葬卫宣公。背殡用兵而月,不危之者,卫弱於齐、宋,不从亦有危,故量力不责也。
  ○背殡,音佩,后“背殡”皆放此。
  [疏]注“背殡”至“责也”。
  ○解云:隐三年传云“当时而不日,正也。当时而日,危不得葬也”。然则卫宣公去年十一月卒,至今年三月,正当五月之际,而又背殡用兵,宜书日以见危,而不日者,正以量力不责故也。

  夏,大水。为龙门之战,死伤者众,民悲哀之所致。
  ○为,于伪反。
  秋,七月。
  冬,十月。
  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
  无冰。何以书?记异也。周之正月,夏之十一月,法当坚冰。无冰者,温也。此夫人淫泆,阴而阳行之所致。
  ○泆,音逸。行,下孟反。
  夏,五。郑伯使其弟语来盟。“夏,五”者何?无闻焉尔。来盟者,聘而盟也。不言聘者,举重也。内不出主名者,主国也,莅盟可知。莅盟、来盟例皆时。时者,从内为王义,明王者当以至信先天下。
  ○莅盟,音利,又音类,下同。
  [疏]“夏五者何”。
  ○解云:正以文异常例,故执不知问。
  ○注“莅盟”至“天下”。
  ○解云:其莅盟书时者,僖三年“冬,公子友如齐莅盟”;定十一年冬,“叔还如郑莅盟”之属是也。其来盟书时者,宣七年“春卫侯使孙良夫来盟”之属是也。而文十五年春,“三月,宋司马华孙来盟”书月,彼注云“月者,文公微弱,大夫秉政,宋亦蔽于三世之党,二乱结盟,故不与信辞”是也。然则来盟之例,例不言月,而此言夏五,师所不说,何氏以“五”字或衍文,故如此解。

  秋,八月,壬申,御廪灾。御廪者何?粢盛委之所藏也。黍稷曰粢,在器曰盛。委,积也。御者,谓御用于宗庙。廪者,释治穀名。礼,天子亲耕,东田千亩,诸侯百亩。后夫人亲西郊采桑,以共粢盛祭服,躬行孝道以先天下。
  ○廪,力甚反。粢盛,音咨;下音成。委,于鬼反,注同。积,子赐反。共,音恭。
  [疏]“御廪者何”。
  ○解云:欲言宫室,而文言御廪;欲言仓库,今被灾之,於义不强,故执不知问。
  ○注“廪者,释治穀名”。
  ○解云:谓廪之言藻之义故也。
  ○注“礼天”至“天下”。
  ○解云:皆出《祭义》之文。御廪灾,何以书?

  记灾也。火自出烧之曰灾。先是龙门之战,死伤者众,桓无恻痛於民之心,不重宗庙之尊,逆天危先祖,鬼神不飨,故天应以灾御廪。
  ○应,应对之应。
  [疏]“御廪灾,何以书”。
  ○解云:嫌覆问上粢盛委之所藏,故不但言何以书。

  [疏]注“火自”至“曰灾”。
  ○解云:《公羊》之例,内悉言灾,而复言火自出烧之者,入《春秋》始有此灾,欲通人火不书之义也。

  乙亥,尝。常事不书,此何以书?讥,何讥尔?讥尝也。讥新有御廪灾而尝之。曰:“犹尝乎?难曰四时之祭不可废,则无犹尝乎?
  ○难,乃旦反。御廪灾,不如勿尝而巳矣。当废一时祭,自责以奉天灾也。知不以不时者,书本不当尝也。
  [疏]注“知不”至“尝也”。
  ○解云:周之八月,非夏之孟秋,而反为尝,故以不时言之。

  冬,十有二月,丁巳,齐侯禄父卒。
  宋人以齐人、卫人、蔡人、陈人伐郑。以者何?行其意也。以己从人曰行。言四国行宋意也。宋前纳突求赂,突背恩伐宋,故宋结四国伐之。四国本不起兵,当分别之,故加以也。宋恃四国乃伐郑,四国当与宋同罪,非为四国见轻重。
  ○背,音佩。别,彼列反。见,贤遍反。
  [疏]“以者何”。
  ○解云:正以宋非强国而以齐、卫,故执不知问。
  ○注“宋前纳突求赂”。
  ○解云:上十一年宋人执郑祭仲,“突归于郑”是。
  ○注“突背恩伐宋”者。
  ○解云:上十二年“及郑师伐宋。丁未,战于宋”是也。

  十有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来求车。何以书?讥。何讥尔?王者无求,求车非礼也。王者千里,几内租税,足以共费;四方各以其职来贡,足以尊荣,当以至廉无为率先天下,不当求。求则诸侯贪,大夫鄙,士庶盗窃。求例时,此月者,桓行恶不能诛,反从求之,故独月。
  ○共费,音恭;下芳味反。行,下孟反,下“行恶”同。
  [疏]“何以书”至“礼也”。
  ○解云:隐三年“武氏子来求赙”之下,传云“何以书?讥。何讥尔?丧事无求,求赙非礼也”。然则彼已有传,而重发之者,正以彼云“丧事无求”,恐此吉时得求,故明之。
  ○注“诸侯”至“盗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