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人赂齐,齐侯推功归鲁,使卫人持宝来,虽本非义赂,齐当以让除恶,故善起其事。主书者,极恶鲁犯命复贪利也。不为大恶者,纳朔本不以赂行,事毕而见谢尔。宝者,玉物之凡名。
  ○恶,乌路反。
  [疏]注“故善起其事”。
  ○解云:言《春秋》善齐侯之让,是以不言卫人而称齐人,所以起其让事矣。
  ○注“不为”至“谢尔”。
  ○解云:所传闻之世,内大恶讳之。今此书见,故知不为大恶矣。
  ○注“宝者”至“凡名”。
  ○解云:犹言玉物之总名耳。定八年传云“宝者何?璋判白,弓绣质,龟青纯”是也。

  七年,春,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
  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霣如雨。恒星者何?列星也。恒,常也。常以时列见。
  ○辛卯夜,一本无“夜”字,《穀梁》作“昔”。不见,贤遍反,注及传皆同。
  [疏]“恒星者何”。
  ○解云:欲道星称,宿无恒星;欲言非星,而连星言之,故执不知问。
  ○“恒,常也”至“列见”。
  ○解云:恒者,常也,天之常宿,故经谓之恒星矣。言以时列见于天,故传谓之列星矣。

  列星不见,则何以知夜之中?星反也。反者,星复其位。
  [疏]“列星”至“之中”。
  ○解云:谓无所准度故也。
  ○注“反者,星复其位”。
  ○解云:谓星反附在半夜之后,则知乡者不见之时,是夜中矣。

  如雨者何?如雨者,非雨也。非雨,则曷为谓之如雨?“不脩春秋”曰“雨星不及地尺而复”,“不脩春秋”,谓史记也。古者谓史记为“春秋”。
  ○雨星,于付反,一音如字,下注“雨星”同。
  [疏]“如雨者何”。
  ○解云:欲言是雨,不应言如;其实非雨,而文言雨,故执不知问。
  ○注“不脩春秋”。
  ○解云:据此传及注言,则孔子未脩之时,已谓之《春秋》矣。而旧解云,孔子脩之,春作秋成,谓之《春秋》者,失之远矣。云云之说,在首卷。

  君子脩之曰“星霣如雨”。明其状似雨尔,不当言雨星。不言尺者,霣则为异,不以尺寸录之。何以书?记异也。列星者,天之常宿,分守度,诸侯之象。周之四月,夏之二月,昏,参伐狼注之宿当见,参伐主斩艾立义,狼注主持衡平也。皆灭者,法度废绝,威信陵迟之象。时天子微弱,不能诛卫侯朔,是后遂失其政,诸侯背叛,王室日卑,星霣未坠而夜中星反者,房心见其虚危斗。房心,天子明堂布政之宫也。虚危,齐分,其后齐桓行霸,阳穀之会有王事。
  ○常宿,音秀,下同。参伐,所林反,下同。狼注,张又反,与味同。朱鸟口星也;一音之住反。艾,鱼废反。坠,有类反。分,扶问反。
  [疏]注“分守”至“之象”。
  ○解云:言分者,谓十二之分野矣。言守度者,守三十度为一次矣。言诸侯之象者,谓星度有多少,若诸侯之国有大小耳。
  ○注“昏参”至“当见”。
  ○解云:正以参伐狼注,为西南之维候故也。
  ○注“参伐”至“立义”。
  ○解云:以其在西方,金主断割之义故也。
  ○注“狼注”至“平也”。
  ○解云:正以其在南方,南方主礼故也。
  ○注“而夜”至“危斗”。
  ○解云:火见於周为五月者,谓昏时。今在周之四月,是以半夜之后,乃房星见。其虚危斗者,谓在夜半时明矣。
  ○注“房心”至“宫也”。
  ○解云:即上备云房为天子明堂,《文耀钩》云“房心为中央火星,天王位”。若相对言之,则房为明堂,心为天王矣。既有天王,复有明堂布政之象也。
  ○注“其后”至“王事”。
  ○解云:齐桓行霸者,虚危斗也。有王事者,房心见也。

  秋,大水。
  无麦苗。无苗,则曷为先言无麦,而后言无苗?苗者,禾也。生曰苗,秀曰禾。据是时苗微麦强,俱遇水灾,苗当先亡。一灾不书,待无麦,然后书无苗。明君子不以一过责人。水、旱、螟、<虫衆>,皆以伤二穀乃书。然不书穀名,至麦苗独书者,民食最重。螟<虫衆>,音终。
  [疏]“一灾不书”。
  ○解云:一穀之灾,不书于经也。
  ○注“明君”至“责人”。
  ○解云:谓灾伤五穀者,皆人行致之故也。
  ○注“水旱”至“穀名”。
  ○解云:大水伤二穀书於经者,即桓元年“秋,大水”,传云“何以书?记灾也”,彼注云“灾伤二穀以上,书灾也”。其旱伤二穀以上书者,即僖二十一年“夏,大旱”是也。其螟螽书者,即隐五年经书“螟”,传云“何以书?记灾也”;文八年经书“螽”之类是也。
  ○注“至麦”至“最重”。
  ○解云:灾伤麦苗常书,即此及庄二十八年“大无麦禾”之属皆是也。麦禾比於馀穀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