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疏]注“据战”至“归郑”。
  ○解云:桓十二年“十有二月,及郑师伐宋。丁未,战于宋”是也。彼则不言宋归于郑,此言成降于齐师,故难之。其归字有作“败”字者,误也。

  辟之也。辟灭同姓。言围者,使若鲁围之而去,成自从后降於齐师也。降者,自伏之文,所以醇归於齐。言及者,起鲁实欲灭之。不月者,顺讳文。不书盛伯出奔,深讳之。
  [疏]注“言及者”至“灭之”。
  ○解云:以及者,汲汲之文故也。
  ○注“不月者,顺讳文”。
  ○解云:凡灭例月,即庄十年“冬,十月,齐师灭谭”,庄十三年“夏,六月,齐人灭遂”之属是也。今此亦灭而不书月者,顺讳文使若不灭矣。
  ○注“不书”至“讳之”。
  ○解云:如此注者,正欲决庄十年“冬,十月,齐师灭谭,谭子奔莒”之属,书其出奔也。今成被灭,至文十二年春乃书“盛伯来奔”。於所传闻世不言所奔者,深讳故也。

  秋,师还。还者何?善辞也。此灭同姓,何善尔?病之也。慰劳其罢病。
  ○慰劳,力报反,下同。其罢,音皮,下同。
  [疏]“还者何”。
  ○解云:欲言其恶,还是善辞;欲言其善,实灭同姓,故执不知问。

  曰:“师病矣。曷为病之?据师出皆罢病,曷为独劳此病也?非师之罪也。明君之使,重在君,因解非师自汲汲。
  [疏]注“明君”至“在君”。
  ○解云:所以慰劳师之罢病者,明君之灭同姓,非师之罪,其重在于君也。
  ○注“因解非师自汲汲”。
  ○解云:正以及者,汲汲之辞故也。

  冬,十有一月,癸未,齐无知弑其君诸儿。诸儿,襄公也。无知,公子夷仲年之子,襄公从弟。
  ○儿,如字,一音五兮反。从,才用反。
  九年,春,齐人杀无知。
  公及齐大夫盟于暨。公曷为与大夫盟?据与高傒盟,讳不言公。
  ○暨,其器反,《左氏》作蔇。
  [疏]注“据与”至“言公”。
  ○解云:庄二十二年“秋,七月,丙申,及齐高傒盟于防”,传云“齐高傒者何?贵大夫也。曷为就吾微者而盟?公也。公则曷为不言公?讳与大夫盟也”者是。

  齐无君也。然则何以不名?据高傒名。为其讳与大夫盟也,使若众然。邻国之臣,犹吾臣也。君之於臣,当告从命行,而反歃血约誓,故讳使若悉得齐诸大夫约束之者愈也。不月者,是时齐以无知之难,小白奔莒,子纠奔鲁,齐迎子纠欲立之,鲁不与而与之盟,齐为是更迎小白,然后乃伐齐,欲纳子纠,不能纳,故深讳使若信者也。不致者,鲁地也。子纠出奔不书者,本未命为嗣,贱,故不录之。
  ○为其,于伪反,注“为是”及下注“寔为”、“鲁为”同。歃,所洽反,又所甲反。难,乃旦反。
  [疏]注“不月”至“信者也”。
  ○解云:《公羊》之例,大信时,小信月,不信日。经今不月,使若信者,谓若大信也。不谓月,非信辞也。
  ○注“不致者,鲁地也”。
  ○解云:正决桓二年秋,“公及戎盟于唐。冬,公至自唐”之文也。若然,定十二年十有二月,“公至自围成”。然则成是内邑而书致者,彼注云“成,仲孙氏邑。围成月又致者,天子不亲征下士,诸侯不亲征叛邑,公亲围成不能服,不能以一国为家,甚危,若从他国来,故危录之”是也。
  ○注“子纠”至“录之”。解云:如此注者,正决桓十一年“郑忽出奔卫”书之故也。子纠出奔鲁,宜言来奔,而言出奔者,据齐言之,亦无伤矣。

  夏,公伐齐,纳纠。纳者何?入辞也。其言伐之何?据晋人纳捷菑于邾娄,不言伐。
  ○纳纠,《左氏》经亦作“纳子纠”。
  [疏]“夏,公伐齐,纳纠”。
  ○解云:无子字者,与《左氏》经异。
  ○“纳者何”。
  ○解云:欲言得国,下有齐人取杀之文;欲言不得国,纳者入辞,故执不知问。
  ○“其言伐之何”。
  ○解云:案隐七年冬,“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传云“此聘也,其言伐之何”,彼注云“加之者,辟问轻重两举之”。然则此传非问轻重两举而亦言之,下十年传云“觕者曰侵,精者曰伐。战不言伐,围不言战,入不言围,灭不言入,书其重者也”。然则侵伐战围入灭,数者相对,是其轻重之名。今以纳问伐,直据纳接菑不言伐而巳,实非轻重两举,故得言之矣。
  ○注“据晋”至“言伐”。
  ○解云:即文十四年经云“晋人纳接菑于邾娄”是也。

  伐而言纳者,犹不能纳也。伐者,非入国辞,故云尔。
  [疏]注“伐者”至“云尔”。
  ○解云:下十年传云“觕者曰侵,精者曰伐”。然则伐者,虽重於侵,仍非入国之义,是以此经兼举其伐,见不能纳矣。

  纠者何?公子纠也。何以不称公子?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