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姬归于齐。齐师迁纪郱、鄑、郚。
   齐迁纪三邑之民而取其地,将以灭纪也。齐图纪已久,徒以桓公在尔,桓公没,乃为之。谷梁于此条曰「纪,国也,郱、鄑、郚,国也,或曰:『迁纪于郱、鄑、郚。』」,其于文义茫然不解,故为此两说,甚可笑。偶举一以例其余。
  二年春王二月,葬陈庄公。夏,公子庆父帅师伐于余丘。
   于余丘,国也,邑无言伐者。或曰「夷国」,近是。「于」者,出口方音,犹「于越」之「于」。
  秋七月,齐王姬卒。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
   前年孙于齐,不知何时还鲁?经书「出」不书「归」,专这其出也。
  乙酉,宋公冯卒。三年春王正月,溺会齐师伐卫。
   不称「公子」,无例。时卫侯朔在齐,谋纳之。
  夏四月,葬宋庄公。五月葬桓王。
   葬王,说见隐三年。
  秋,纪季以酅入于齐。
   纪为齐逼,至使其弟以酅邑入齐为属国,不得已也。或谓季贤,或谓季不贤,皆无谓。「入」犹「纳」也,与人之入国不同。
  冬,公次于滑。
   三传皆谓「谋纪」,季明德谓滑在卫南鄙,其必奉齐命以俟诸侯纳朔,未知然否?
  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享齐侯于祝丘。
   「享」甚于「会」。
  三月,纪伯姬卒。
   为后齐桓葬纪伯姬起。
  夏,齐侯、陈侯、郑伯遇于垂。
   三国谋纪,自是而纪不能有其国矣。郑伯,突也,苏子由由谓是子仪,此全信左,然则经何以不书子仪之立乎?前书「郑伯突」,此书「郑伯」,其为突可知也。否则,经反疏矣!或以前事按之,谓齐为忽党,必不与突遇,不知前为齐僖公,上襄公也,未必尚雠突耳。
  纪侯大去其国△书△法△△。
   失国,书名、不书名,无例。以有纪季在酅,故不可言「灭」,然纪自北不有其国,犹之灭矣,故为斟酌其间,而书曰「大去其国」,此孔子之书法,而史不能也。「大去」者,孰使之?见于下矣。
  六月乙丑,齐侯葬纪伯△书△法△△△姬。
   纪侯「大去其国」,犹之乎灭也。孰灭之?齐侯也,以不能书「灭」,故上不书「齐侯灭纪」,因齐侯适有葬纪伯姬之事,于是下书曰「齐侯葬纪伯姬」,如是则齐侯灭纪自见矣。不然,齐侯何为葬纪伯姬乎?故不书「齐人」而直书「齐侯」也。又前书「齐侯、陈侯、郑伯遇于垂」,此书「齐侯葬纪伯姬」,亦有以见灭纪之非陈侯、郑伯,而为齐侯也。外诸侯葬外诸侯夫人,全经惟此,特变文以示义尔。
  秋七月。冬,公及齐人狩于禚。
   齐人,齐大夫也。公有勇且善射,「展甥」之诗所以?也,齐侯亦使善射猎者从之,为乐不必躬亲也,故曰「人」。而诸传必以为「齐侯」,谓称人所以「卑公」,每事必求其贬,甚矣其深文也!
  五年春王正月。夏,夫人姜氏如齐师。
   「如师」,更甚于享。
  秋,郳黎来来朝。
   小国,故名,或曰:「后数从齐尊周,桓王命为『小邾子。』」
  冬,公会齐人、宋人、陈人、蔡人伐卫。
   谋纳朔也。「人」者,通上下之称,必齐、宋、陈、蔡四国有君有大夫,故?以「人」称之尔。
  六年春王正月,王人子突救卫。
   不与纳朔也。「王人」,微者,子突,名也。说者谓「诸侯称人、王人书字,所以为褒贬。」无论书名、书字,无褒贬之例。而诸侯称「人」,王臣亦称「人」,又何所见褒贬乎?
  夏六月,卫侯朔入于卫。
   诸侯出奔与入,书名、不书名,无例。归国,或书「归」,或书「入」,亦无例。
  秋,公至自伐卫。螟。冬,齐人来归卫俘。
   此举齐主之,故书「齐人」。归俘者,虏败国军实之名。
  七年春,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
   防,鲁地,凡或齐地或鲁地,以见非文姜会齐襄则齐襄会文姜耳。
  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
   恒星,常星也,不见者,云蔽之也,夜既不见星,至夜之中而星陨如雨,所以为异而纪之也。若恒星不见固常事,星陨亦常事也,不足纪矣,余说纷纷,悉无取。
  秋,大水。无麦、苗。
   夏正之五月,大水,故无麦又无苗。
  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谷。
   谷,齐地。
  八年春王正月,师次于郎,以俟陈人、蔡人。
   公欲伐郕,期陈、蔡共伐,故驻师待之。
  甲午,治兵。
   治于郎也。
  夏,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
   称「师」及「齐师」,蒙上文「次于郎」之师也。陈、蔡不至而独与齐围之,郕终以齐师至而降,畏齐不畏鲁也。
  秋,师还。
   以公不帅师,故不书「公至」而书「师还」。然经无书「师还」者,书之,亦以见春出秋还,暴师日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