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也,僕主也。【三輔黃圖】內謁者,署在未央宮,屬少府。 又星名。【宋史天文志】謁者一星在左執法東北,主賔客,辨疑惑。 又山名。【山海經】謁戾之山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註】山今在上黨郡涅縣。 又姓。【後漢方術傳】汝南太守謁煥。 又【集韻】【類篇】□乙列切,音。亦白也。李舟說。 又【正韻】於蓋切,音愛。與同。隂晦也。引韓愈秋雨聯句:牖變景明謁。一本作藹,義同。 又【揚雄百官箴】殷以□顚,秦以酷敗。獄臣司理,敢告執謁。謁叶敗。又【史記孔子世家】去魯歌云:彼婦之謁,可以死敗。按此歌六句三韻,謁本音愛,與敗叶。【字彙】謁攺音意,敗叶音佩,誤。 【正字通】俗作謁,非。

【補遺】【申集】【艸字部】 莎字之譌。【本草莎木註】李時珍曰字韻書不載,惟《孫愐唐韻》莎字註云:樹似桄榔。則字當作莎衣之莎,其葉離披如莎衣狀,故謂之莎也。

谓 【酉集上】【言字部】 謂 【唐韻】【集韻】【韻會】□于貴切,音胃。【說文】報也。【徐曰】謂之是報之也。【廣雅】說也。【廣韻】告也,言也。【增韻】與之言也。【易乾卦】何謂也。【疏】假設問辭,故言何謂。【詩召南】求我庶士,迨其謂之。【傳】但相告語而約可定矣。【左傳昭八年】子盍謂之。 又【韻會】事有可稱曰有謂,失於事宜不可名言曰無謂。【莊子齊物論】今我則有謂矣,而未知吾所謂之,其果有謂乎,其果無謂乎。【前漢景帝紀】姦法與盜,盜甚無謂也。 又【正韻】非與之言而稱其人亦曰謂,《論語》子謂子賤,子謂子產,是也。指事而言亦曰謂。《詩召南》謂行多露,《小雅》謂天蓋高之類,是也。稱其言,亦曰謂。《論語》此之謂也,其斯之謂與,是也。又【正字通】援古釋義而言亦曰謂。《易臨卦》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禮樂記》明聖者述作之謂也。 又【爾雅釋詁】勤也。【詩小雅】心乎愛矣,遐不謂矣。【箋】謂,勤也。勤思君子也。 又【廣雅】使也。【玉篇】信也,道也。 又姓。【萬姓統譜】宋有謂準,太平興國登科。 【說文】本作□。考證:〔禮樂記,聖明者述作之謂也。〕 謹照原文聖明改明聖。

谕 【酉集上】【言字部】 諭 【唐韻】羊戍切【集韻】【韻會】兪戍切,□音裕。【說文】告也。【類篇】曉也。【韻會】及其未悟,告之使曉。【穀梁傳桓六年】修敎明諭國道也。【禮祭義】諭其志意。【疏】使祝官啓告鬼神,曉諭鬼神以志意。【周禮秋官】訝士掌四方之獄訟,諭罪□于邦國。【註】告曉以麗罪,及制□之本意。【疏】諭爲曉,故曰告曉。【戰國策】寡人諭矣。【註】諭,曉也。【呂覽離謂篇】言者以諭意也。【淮南子主術訓】衰絰菅屨,辟踴哭泣,所以諭哀也。【註】諭,明也。 又【玉篇】譬諭也。【前漢賈誼傳】誼追傷屈原,因以自諭。【師古註】諭,譬也。 又【廣雅】諫也。 又官名。【唐書百官志】有左右諭德。 又縣名。【晉書地理志】新諭縣,屬荆州安成郡,吳置。【唐書地理志】招諭縣,屬錦州,垂拱三年置。 又姓。【廣韻】東晉有諭歸,豫章人,撰《西河記》。何承天云:音樹。 又【玉篇】他口切,偸上聲。誘也。 【集韻】或作喩。

谖 【酉集上】【言字部】 諼 【唐韻】况袁切【集韻】【韻會】許元切,□音暄。【說文】詐也。【廣韻】欺也。【公羊傳文三年】此伐楚也,其言救江何,爲諼也。【前漢息夫躬傳】虛造詐諼之策。 又【爾雅釋訓】忘也。【詩衞風】終不可諼兮。【大學】引《詩》作諠。 又草名。【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傳】諼草,合歡,食之令人忘憂者。【釋文】諼,本又作萱。【說文】作藼。或作蕿。亦作諠。【謝惠連西陵遇風詩】無萱將如何。【註】諠草,忘憂也。萱、喧通。 又【廣韻】况晚切【集韻】【韻會】火遠切【正韻】况遠切,□暄上聲。義同。

【巳集上】【水字部】 【說文】澩从水,學省聲,讀若學。胡角切。詳澩字註。

【巳集上】【水字部】 【玉篇】古文溺字。【元包經】大過舟于水。〇按《說文》溺字註與弱水之弱同,而灼切。字註沒也,奴歷切,音義迥別。今《禹貢》弱水通作弱,無水旁,似宜从《禹貢》爲正。而沉之則槩作溺。今依《玉篇》作古文溺字,二字遂爲古今文,存以備考。

谗 【酉集上】【言字部】 讒 【唐韻】士咸切【集韻】【韻會】【正韻】鋤咸切,□音饞。【說文】譖也。【玉篇】佞也。【正字通】崇飾惡言,毀善害能也。【書舜典】朕堲讒說殄行。【莊子漁父篇】好言人之惡謂之讒。【荀子修身篇】傷良曰讒。【說苑臣術篇】蔽善者,國之讒也。 又星名。【晉書天文志】卷舌六星中,一曰天讒,主巫醫。 又鼎名。【左傳昭三年】讒鼎之銘。【疏】讒鼎,疾讒之鼎,《明堂位》所云崇鼎是也。一云讒,地名。禹鑄九鼎於甘讒之地,故曰讒鼎。 又【廣韻】【集韻】士懺切【韻會】【正韻】士監切,□饞去聲。義同。 又叶鉏弓切,音崇。【楚辭九歎】吸精粹而吐氛濁兮,橫邪世而不取容。行叩誠而不阿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