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传致牵合先后抵牾学者葢疑焉虽然后之学易而观易者必自助发之故着其书以示来者
  崇文总目唐东郷助撰取变卦互体开释言象葢未始见康成之学而着此书
  中兴书目唐守江陵尹东郷助撰其说以象之所生生于义也有斯义然后明之以物如以龙叙干以马明坤之类
  陈振孙曰东卿一作东阳馆阁书目又云守江陵尹东阳东郷皆复姓也其序言随事义而取象若以龙叙干以马明坤凡注疏未释者标出为此书
  董眞卿曰宋宣和四年蔡攸上其书
  崔氏[良佐]易忘象 佚
  唐宰相世系表良佐湖城簿
  唐志注良佐深州安平人日用从子共居白鹿山门人谥曰贞文孝父
  元氏[载]集注周易 唐志一百卷 佚
  刘昫曰载谄辅国以进身弄时权而固位众怒难犯长恶不悛家亡而诛及妻子身死而殃及祖祢虽着文章殊乖徳行
  项徳棻曰丁子襄注周易全书二三万言而元载集注则一百卷
  李氏[吉甫]易象异义[一作注一行易] 佚
  旧唐书李吉甫字弘宪赵郡人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赵国公尝讨论易象异义附于僧一行集注之下
  刘氏[禹锡]辨易九六论 一卷 存[载中山集]
  新唐书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擢进士第登愽学宏词科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擢屯田员外郎贬连州刺史裴度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为苏州刺史以政最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毕氏[中和]揲蓍法 佚
  朱子曰毕氏揲法视疏义为详其论三揲皆挂一正合四营之教惟以三揲之卦扐分措于三指间为小误然其大数亦不差也
  按刘梦得与董生言易辨易九六曰干之爻皆九而坤六何也生曰我闻诸毕中和云举老而称也又谓董生言本毕中和本其师师之学本一行云柳子厚与梦得书以为中和承一行僧得此说子厚诋为肤末而梦得称其不诬叅以朱子所云则毕氏之说未为妄矣绍兴书目有不为子揲蓍法通考又有青城山人书未审较毕氏得失何如也
  李氏[翱]易诠 宋志三卷 佚
  旧唐书翱字习之凉武昭王之后贞元十四年登进士第太和初为谏议大夫寻拜中书舍人九年检校戸部尚书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使会昌中卒于鎭谥曰文
  王得臣曰李翱作易诠论八卦之性古今说易者未尝及曰自古小人在上最为难去葢得位得权而势不得揺夺以四凶尚歴尧至舜而后能去尝玩易之夬夬一阴在上五阳并进以刚决柔宐若易然乃爻词俱险而肆葢一小人在上故易曰刚长乃终也又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自道而下数至于三则天地人之道偹矣圣人画卦始止于三谓三才之道因而重之乃可以观变予观重卦之内至于三位则有小成变革之理如干之九四则曰干道乃革革之九三曰革言三就是也推此而求其变则可以思过半矣
  董眞卿曰李氏易七卷先说八卦次列六十四卦并杂卦
  蔡氏[广成]周易启源 宋志十卷 未见[一斋书目有]
  周易外义 宋志三卷 佚
  晁公武曰蔡广成撰李邯郸云唐人田伟置于王昭素之下今从李说有徳恒徳言徳肤徳翰四目皆作问对凡三十六篇
  胡一桂曰广成唐太子左谕徳其书皆问答语
  按二书绍兴书目俱有之外义止一卷
  韦氏[顗]易藴解 佚
  旧唐书顗字周仁精阴阳象纬经略风俗之书以门荫补千牛偹身歴吏部侍郎着易藴解推演濳亢终始之义甚有奥旨
  钱希白曰顗见素孙
  徐氏[郧]周易新义 三卷 佚
  唐会要太和元年六月直讲徐郧上周易新义三卷
  裴氏[通]易书 新唐志一百五十卷 佚
  新唐书注通士淹子文宗访以易义令进所撰书
  宰相世系表通字又玄检校礼部尚书
  王应麟曰通自祭酒改詹事因中谢上知通有易学因访以精义仍命进所习经本着易元解三卷并总论二十卷易御宼十一卷易洗心二十卷
  陆氏[希声]周易传 新唐志二卷[宋志十三卷中兴书目六卷周易会通作十卷] 佚
  希声自序曰予干符初任右拾遗岁莫端居梦在大河之阳旷野数百里有三人偃卧东首长各数十丈有告者曰上伏羲中文王下孔子也三圣皆无言意中甚愕寤而震悸伏而思之河与天通图之自出三圣衡列干之象也天道无言示人以象天将以易道畀予乎由是考核少小以来所集诸家注说贯以自得之理着易传十篇传上经为第一下经为第二所以列彖象之微辞测卦爻之奥义第三篇演文言之纯粹[一作精]以显圣人之赜第四篇伸系辞之微意以彰易道之神第五篇原作易之始述列卦之序第六篇释说卦之义辨反对之相资第六篇穷画卦象之由生蓍竒耦之极第八篇明权舆律吕之末制作礼乐之原第九通天下之理第十成天下之务别撰作易图一卷指说一卷释变一卷微旨一卷又以易经文字古今谬误又撰证一卷
  崇文总目唐右拾遗陆希声撰希声作易传十篇易图指说释变微旨四篇初陇西李阮学其说以为上下经传二篇思属甚妙故希声自为之解余篇差显不复为注葢近世之名家欤今二篇外余篇逸
  中兴书目希声着易传十篇传上经为第一篇下经为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