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聲若牛呴,聞數里地,為之震業焉,民有冬燒田者,或燒殺之,但多脂耳。
  乾符中,神仙驛有巨蛇,黑色,高三十餘丈。諸小蛇,如椽如柱,如十石五石,甕者數百頭,隨之自東向西,群隊行旅。自辰時已前見之,至酉時方盡,不知其長幾里也。將盡,有一小兒執紅旗,立於蛇尾之上,跳躍鼓舞而過。是歲,山南節度使陽守亮敗。
  南海中有山,高數十里,周回百里。每年夏月,有巨蛇,繳山三四匝,飲海水,如此為常。一旦飲海水之次,有大蛇自海中來吞此魚,天地晦暝,久之不復見。
  雞冠蛇,頭如雄雞,有冠,身長尺餘,圍可數寸,中人必死,會稽山下有之。
  爆身蛇,長一二尺,形如灰色。聞人行聲,林中飛出,狀若枯枝,橫來擊人,中者皆死。
  黃頷蛇,長一二尺,色如黃金,居石縫中,欲雨之時,作牛吼聲,中人亦死,四明山有之。
  郫縣有民,於南郭渠邊得一小蛇,長尺餘,剖剔五藏,盤而串置於煙火之上,焙之。數日,民家孩子數歲,忽遍身腫赤,皮膚炮破,呻吟痛楚異常。因自語日:汝家無狀殺我,剖剔腸胃,置於火上,且令汝兒知此痛苦,民家聞之,驚異,取蛇拔去刻竹,以水灑之,焚香祈謝,送於舊所。良久,蜿蜓而去,民家兒亦平愈焉。
  異魚
  南海中有山高數千尺。兩山相去十餘里,有巨魚相鬥,髻鬣挂山半,山為之摧折。
  郫縣侯生者,於漚麻池側得蟬魚,大可尺圍。烹而食之,髮白復黑,齒落復生,自此輕健。
  天復初,馮行襲侍中節制金州洵陽縣。永南鄉百姓梧君懷,於漢江勒漠潭,採得魚,長數尺,身上有字,云:三度過海,兩度上漢,行至勒漠,命屬梧君。
  前進士崔道紀及第後,遊江淮間,遇酒醉甚,臥于客館中。其僕使井中汲水,有一魚隨桶而上,僕者得之,以告道紀。道紀喜曰:魚羹甚能醒酒,可速烹之。既食,良久,有黃衣使者,自天而下,立於庭中,連呼道紀,使人執捉。宣敕曰:崔道紀,下土小民,敢殺龍子,官合至宰相,壽合至七十,並宜削除。言訖,昇天而去。是夜,道紀暴卒,時年三十五。
  鱨魚狀如體,其文赤班,長者尺餘,豫章界有之,多居污泥池中。或至數百,能為□子故反鬼幻惑妖怪,亦能魅人。其汙池側近所有田地,人不敢犯。或告而奠之,厚其租直,田即部豐。但匿己姓名,佃之三年,而後捨去,必免其害。其或為人患者,能捩人面目,反人手足,祈謝之而後免。亦能夜間行於陸地,所經之處,有泥蹤跡,所到之處,聞嗾嗾之聲。北帝二十五部大將軍,有破泉魁符書。於磚石之上,投其池中,或書板刺釘於池畔,而必因風雨雷霆,以往他所,善此術者,方可行之。
  鯸鮧魚,文班如虎,俗云煮之不熟,食者必死,相傳以為常矣。饒州有昊生者,家甚豐足,妻家亦富。夫婦和睦,曾無虧間。一旦,昊生醉歸,投身床上,妻為整衣解屨,扶昇其足。醉者運動,誤中妻之心胸,其妻蹶然而死。醉者不知也,遽為妻族所陵,云歐擊致斃,獄訟經年,州郡不能理,以事上聞,摯擊狸牢,以俟正命。昊生親族,懼敕命到,必有明刑,為舉族之辱。因餉獄生,繪維胰魚以啗之,冀其獄中自斃。昊生食之,無苦,如此數四,竟不能害,益加充悅。俄而會赦獲免,還家之後,胤嗣繁盛,年泊八十,竟以壽終。且烹之不熟,尚能殺人,生啗數四,不能為害,此其命歟。
  錄異記卷之五竟
  錄異記卷之六
  光祿大夫尚書戶部侍郎廣成先生上柱國蔡國公臣杜光庭纂
  洞
  長安富平縣北定陵,後通關鄉,入谷二十餘里,有二洞,一名東女學,一名西女學。其東女學,崖壁懸絕,洞門在崖面,躋攀不及,夜往往聞讀書之聲。其西女學,約山有路可到洞門,近門有一石室,可容一二十人。其洞門時有人,秉燭可入,行一二十里,兩面有五門,皆各有題記,或通蓬萊及諸仙境。近年有石摧下,遮閉洞門,不通人入。又山項有一天井,直下深二丈許,有自然橫石旁出,石下天井,亦可二丈餘,可通人過,其底旁,有崖龕梯磴而上,屈曲甚廣,龕內有道經數萬卷,皆置於梧木板床之上。有一石人,俛首凭按而坐,形如生人。天井之底,有道門所投之簡,委積朽爛,不知其數。其大順年中,富平奉道人姓徐第七,曾於洞內取《養生經》出,外傳。寫卻送山洞中。又向北行二十餘里,有三泉,山谷中有石嵌,可容三二百人。當谷內有三石盆,其盆各廣丈餘,制度光滑,迨非人工。三盆涌出泉,水常滿,餘水流出山外。古老云:時有仙人浴此盆。大都此山有人觸犯,即立致雷雹,損傷苗稼。由是鄉里多隱蔽蹤跡,難於尋訪。山上有仙人,鬥聖蹤跡極多。束女學山前有神鵬一窠,常護洞門,人或侵犯者,神鵬擊之,立致殞斃。古有道流,刻五石人致於山上。民有鋤禾者,為鵬所驚,走避於石人之下,置笠於石人頭上,鵬即擊之。石人頭隕,于今見在。其山下通關鄉,多姓公孫,賈家山上石保村,多姓聞氏、麻氏。
  繁陽山麻姑洞,即二十四化之第一陽平之別名也。在繁水之陽,因以為名。《本際經》云: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