賁自巽,而反觀之,則為噬嗑;艮之大畜,反巽之無妄;艮之損,反巽之益;艮之,睽,反巽之家人;艮之履,反巽之小畜也。震宮之豫自兌,而反觀之,則為謙;震之解,反兌之蹇,震之恆,反兌之咸;震之升,反兌之萃;震之井,反兌之困也。其遊魂、歸魂二卦,謂其不在八宮正變之列。以本宮第五爻變而得外體之卦,內三爻皆變,則為遊魂。曰遊者,自內而之外也。第五爻變而內三爻不變,則為歸魂。曰歸者,自外而反內也。周旋左右,升降上下,王者之禮法盡於是矣。
  明蓍策
  《傳》曰: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朱子曰:大衍之數,蓋取河圖中官天五乘地十而得之。以五乘十,以十乘五,而亦皆得五十焉。至用以筮,則又止用四十有九,皆出於理勢之自然。非人之智力所能損益也。
  右蓍四十九策,縚作一束,法太極全體之象。其數之所以然,蓋總八卦生爻之實也。陽儀之畫七,儀一畫,象二畫,卦四畫。陰儀之畫七,儀一畫,象二畫,卦四畫。因而七之,七七而四十有九。
  《傳》曰:蓍之德圓而神。圓者,其數奇,以七圓聚而簇之,則有自然之圓矣。卦之德方以知。方者,其數偶,八方比而疊之,則有自然之方矣。神者,妙用不測;知者,變通不拘。蓍陽卦陰,蓍動卦靜,大《易》之體用至矣。
  右手分一《傳》曰: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兩者,天地也;三者,人也;掛者,懸置也,《韻會曰置而不用是也。舊說掛於小指、次指問,故訓再扐而後掛不通,而以為明第二變不可不掛。一字之訓不明,而有不勝其支離左手分一矣。
  右蓍四十有九策,分而為二以象兩儀,而掛置一策於中以象人,左右策四十有八,蓋總卦爻之實也。八卦經畫二十有四,重之則為四十有八;又每卦各八變,其爻亦四十有八也。其揲法先以左手取左半之策握之,而以右手取右半一策掛置于中,而不復動,以象人居天地之中;其陰陽、寒暑、晝夜、變化一聽于天,而無與焉。一雖無與,而常與四十有八者並用。參為三才者也。次以右手四揲左手之策而歸其奇,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於小指、次指之問,謂之扐,象三年一閏。又以右手取右半之策,餘一#2取三,餘三取一,餘二取六,餘四取四,歸於次指、中指之間,謂之再扐,象五年再閏。而後掛者,謂總所歸二奇置於掛之一所,如掛一法,《韻會》曰合而置之是也。其歸奇之數,不四則八,無所謂不五則九。得四為奇,一箇四也。得八為偶。兩箇四也。於是復合過揲之策,或四十四,或四十,分、揲、歸、掛如前法,為第二變。又合所餘過揲之策,或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分、揲、歸、掛亦如前法,為第三變。三變之後,然後視其所掛之策,得三奇為老陽,三偶為老陰。兩偶一奇,以奇為主,為少陽;兩奇一偶,以偶為主,為少陰。每三變而成一爻,十有八變而成一卦;一卦可變而為六十四卦,而四千九十六卦在其中矣。
  《傳》曰: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劫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此圖四揲之餘,左餘一則右餘三,左餘三則右餘一,則兩儀歸奇之陽數也。餘二則右取餘六,左餘四左則右亦餘四,兩儀歸奇之陰數也。
  朱子曰:奇之象圓,圓者徑一而圍三,陽用其全;老陽三奇,三三為九,過揲之數亦四九三十有六。偶之象方,方者徑一而圍四,陰用其半;老陰三偶,三二為六,過揲之數亦四六二十有四。少陽一奇二偶,一奇三,二偶二,積一三、二二為七,過揲之數亦四七二十有八。少陰一偶二奇,一偶二,二奇三,積一二、二三#2為八,過揲之數亦四八三十有二。此蓍數卦畫自然之妙也。
  右每三變而成一爻,三變皆得奇,有類於乾,其畫為 ,識其以陽變陰也。三變皆得偶,有類於坤,其畫為 ,識其以陰變陽也。三變得兩奇一偶,以偶為主,即其偶之在初,在二,在三,有類於巽、離、兌,其畫為-而不變。三變得兩偶一奇,以奇為主,即其奇之在初,在二,在三,有類於震、坎、艮,其畫為-而不變。凡有是八體,亦八卦之象也。為 者,二十四體。為 #1.者,亦二+四體。為 者,八體。為 者,八體。共六+有四,圖說如後。
  右兩偶一奇,以奇為主,為少陽艮、坎、震之策,凡二十有四。以三變,方得奇,為艮之策八。再變,得奇,為坎之策八。初變,得奇,為震之策八。歸扐得五,五个五過扐得七,七个四,為陽之正而不變。
  右兩奇一偶,以偶為主,為少陰巽、離、兌之策#5;凡二十有四。以初變,即得偶,為巽之策八。再變,得偶,為離之策八。三變,得偶,為兌之策八。歸功得十六策,過揲得三十二策,以四約之,歸功得四,四个四過揲得八,八个四為陰之正而不變。
  右三變皆奇,為老陽,乾之策者八。歸功得十二策,過碟得三十六策,以四約之,歸功得三,三個四過搽得九九個四九者,陽之極,變而為陰。《易》以變為占,凡陽爻之變者,通謂之九。
  右三變皆偶,為老陰,坤之策者八。歸劫得二十四策,過碟亦得二十四策,以四約之,歸功得六,六今四過搽亦得六六個四六者,陰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