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蓮正宗仙源像傳
  經名:金蓮正宗仙源像傳。一卷。元劉志玄等撰。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譜錄類。
  金蓮正宗仙源像傳序
  李全正攜至劉天素與謝西蟾所作《全真正宗仙源像傳》一恢,余讀而善之,稽首為之贊:天啟玄風,青牛西度,微言五千,無極道祖。傳之束華,爰及鍾呂。既投一錢,復遇二士。奇哉七蓮,景星甘露。禮重雪山,化被中土。世遠言存,道無今古。像而傳之,若聞若睹。黃鶴悠悠,白雲何許,素書一編,沈煙一縷。天上人間,桃花流水。時泰定丁卯春嗣天師太玄子書于玄德堂。
  大道之妙,有非文字可傳者,有非文字不傳者,此《仙源像傳》所以作也。惟我全真,自玄元而下,五祖七真,道高德厚,化被九有。長春丘祖師萬里雪山,玄風大闡,此固不待文字而後傳。然其事蹟之祥,未易推究,余每欲緝一全書紀之。一日以此意為西蟾先生言之,西蟾欣然稱善,乃相與博搜傳記,旁及碑碣,編錄數年,始得詳悉。乃圖像於前,附傳於後,名曰《全真正宗仙源像傳》。同志之士覽之者,因其所可傳求其所不可傳,則是書不為無補,若其猶有未備,幸有以教之。時泰定丙寅陽至日廬山清溪道士劉志玄謹序。
  金蓮正宗仙源像傳
  元太祖成吉思皇帝召邱神仙手韶
  制曰:天眷中原,驕華太極之性,朕居北野,嗜慾莫生之情。反朴還淳,去奢從儉,每一衣一食,與牛堅馬圉共弊同饗,視民如赤子,養士若弟兄,謀素和,恩素畜,練萬眾以身人之先,臨百陣無念我之後。七載之中成大業,六合之內為一統。非朕之行有德,蓋今之政無恆,是以受天之祐,獲承至尊,南連炎宋,北接回紇,東夏西夷悉稱臣佐,念我單于國千載百世以來,未之有也。然而任大守重,治平猶懼有闕,且夫剖舟刻楫將欲濟江河也,聘賢選佐將以安天下也,朕踐祚以來,勤心庶政,而三九之位未見其人。訪問邱師先生體真履規,博物洽聞,探頤窮理,道沖德著,懷古君子之肅風,抱真上人之雅操,久棲巖谷,藏身隱形,闡祖師之遺化,坐致有道之士,蕾買集仙經,莫可稱數。自干戈而後,伏知先生猶隱山東舊境,朕心仰懷無已,豈不聞渭水同車,茅廬三顧之事,奈何山川懸闊,有失躬迎之禮。朕但避位側身,齋戒沐浴,選差近侍官劉仲祿備輕騎素車,不遠千里,謹邀先生鏨屈仙步,不以沙漠悠遠為念,或以憂民當世之務,或以恤朕保身之術,朕親侍仙座,叔惟先生將咳嗽之餘,但授一言,斯可矣。今者聊發朕之微意萬一,明於詔章,誠望先生既著大道之端要,善無不應,亦豈違眾生小願哉。故玆詔示,惟宜知悉。五月初一日。
  元世祖皇帝褒封制詞
  皇帝若曰:大道開明可致無為之化,至真在宥迄成不宰之功。朕以祖宗獲承基構,若稽昭代,雅慕玄風。自東華垂教之餘,至重陽開化之始,真真不昧,代代相承,有感遂通,無遠弗屆。雖前代累承於褒贈,在朕心猶嫌於追崇,乃命儒臣進加徽號,惟東華已稱帝君,但贈紫府少陽之字,其正陽、純陽、海蟾、重陽,宜錫真君之名,丹陽已下七真俱號真人,載在方冊,傳之萬世。噫,漢世之張道陵,唐朝之葉法善俱錫天師之號,永為道紀之榮,當代、不聞異辭,後來立為定制,朕之所慕,或庶幾焉。
  東華教主可贈東華紫府少陽帝君。
  正陽鍾離真人可贈正陽開悟傳道真君。
  純腸呂真人可贈純陽演正警化真君。
  海蟾劉真人可贈海蟾明悟弘道真君。
  重陽王真人可贈重陽全真開化真君。
  丹陽先生馬釭可贈丹陽抱一無為真人。
  長真先生譚處端可贈長真雲水蘊德真人。
  長生先生劉處玄可贈長生輔化明德真人。
  長春先生邱處機可贈長春演道主教真人。
  玉陽先生王處一可贈玉陽體玄廣度真人。
  廣寧先生郝大通可贈廣寧通玄太古真人。
  清靜散人孫不二可贈清靜淵貞順德真人。
  宜令掌教光先體道誠明真人張志敬執行。准此。至元六年正月日。
  武宗皇帝加封制詞
  上天眷命皇帝聖旨:三玄教由天所界,玆統攝乎群靈,五百年名世者生,始恢揚于正紀。昔東華帝君太晨宮,祚綿綿而莫知其始終,氣混混而莫窮其涯埃,離形離兆,有自而然,為福為祥,不言而喻,傳之太上,是日全真。守其一,處其和,應不求,為不恃,絳格琅虹之上下,龜圖麟策之周旋,法之著兮可存於浩劫,後之承者迭出于高真。惟古之賓師,有今之明素,能仁能勇,至孝至貞,所守彌堅,不待歲寒而後見,所言必應,其於事會,則周知及身之渥已申,報本之誠愈切,溫綸特降,顯號循加。於戲,神人和而王道平,遐不謂矣,教化行而治功立,永言保之。可加贈東華紫府輔元立極大帝君,主者施行。至大三年二月日。
  上天眷命皇帝聖旨:昔聞太上教闡全真,法天地之常經,因陰陽之大順,始自東華之變現,訖于開元之垂綠,由漢及唐,必曠世而至人出。以金繼宋,際熙朝而玄統彰,恢其眾妙之門,鎮以無名之樸,或得意忘象,涵泳於靈樞,或縿星馭龍,飛遊於紫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