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事,久久行气,自可散也。
  凡初服气,小便黄赤,亦勿怪,久久自变色如常。
  凡初服气,不用吃果子,恐腹中不安稳,又恐滓秽,腹中气难行。且欲空却腹藏,令气通行,但能忍心久作,自觉精神有异,四体日日渐胜,神清气爽,不可比量。若久久行气,眼中自识善恶,视人表知人里,能志心学,三七日即内视肠胃分明,如心不忘,久行始通,能内视五藏,历历使用,妙不可言。如能坚固行气,肌肤不减,亦不销瘦。若作不如法,或无坚固之志,即似瘦弱也。
  凡人身中元气,常从口鼻中出,今制令不出,使脐下丹田中常满,即不至饥。若神识清明,求出不得。
  凡服气丹田满,如闷,即运气令从四肢及顶上出,第一勿令从口鼻出,若从口鼻出散,虽餐百味饮食,但得虚肌,身受
  诸病,渐入死地。
  凡人饮酒食肉,一时虽勇健,百病易生,瘴疠蛊毒,逢即被伤。能服元气,久而行之,诸毒不能伤,一切疫病无得染。但恐不能坚持,如能坚持,久而自知其妙。
  凡初服气,气闷多从下泄,闷须制,勿令泄,以意运令散即好。
  凡初服气了,或气冲上,从口欲出,即须咽液送令下,咽液勿咽入息,恐外气入。
  凡初学服气或太多,肠或胀满,搅转作声不安稳,即须数数以意运气,逐却肠中宿粪即好。必须数数逐却粪,令肚空,其气在内,即得安稳。如未逐粪,间仍搅转不安稳,任下泄一两下宽快,虽下泄失气,续更咽添之,若泄一下,即咽一下添之;若两下或至三下、四下,还须计数添之。意者,常令丹田气饱足为佳。
  凡服气周遍,不须闭气想,但依平常,以意运之。如饥,抑捺却自定;渴,即任饮水,蜜浆、薜荔饮无妨。如有气冲上,即咽令下,能咽气,咽唾送之令下亦得。凡满闷,只从心胸间即冲上耳。
  凡服气,宜日服椒三、两服。每一合椒,净治,择去目及蒂,以酒、水、薜荔饮、菜汁送之令下,益气及推肠中恶物。此是蒙山四秘。
  ◎辨肠转数法
  凡仰咽气,入子肠运入鸠中;覆咽气,运令从熟藏中出。
  凡人有熟藏、生藏,行之一月日,气始入,盘屈肠中作小声,绕肠转鸣如是。凡人盘屈肠转数多者,为上圣人;十二转已下,或十转、九转、七、五、三、两转者,是贱人。肠粗而短,聪而无智,粗属聪,长属智。候得肠长为上。如肠短更细,不是类也。
  凡人肠长者,气易固;肠短者,气难固。
  凡初服气,肠中搅转作声,即须右胁著床,以右手搘头,以左手牵左脚令屈,直身及直右脚,咽气令咽入右脚中,出肠中。即可久行气,每下作声,声绕盘屈处,作声皆自记得,屈数其声,流转幽幽,隐隐然小声,即是流通好也。人肠中又有四缘,又有节次,有二十四次,久行气,每气下即觉有节次,次数亦自记得。
  凡元气与外气不相杂。若咽生气,须臾即从下泄出去,不得停肠中。
  凡肠,贤士大肠十二节,小肠二十四节;上士大肠九节;中士大肠七节。其气每至节,经过皆自觉,至节须用气即过其洗肠多饮浆。
  ◎服气十事
  凡服气,总有十事,所谓心为神气,肝为禁气,肺为杀气,脾为道气,肾为元气,并阳气、阴气、和气、外服气、内服气,名为十事。今时正咽者,只是内服气一事耳。至如外服气者,譬如别人在别处,患左脚肿痛,禁之,自引外气运入己左脚中,彼人即自差,所谓遥禁法。以此而论,妙不可解。
  凡若运气,得应头脑中,即头脑中热气上,运气向脚亦如此。若先运阳气,即觉脚冷,然后始热应。何故如此?缘阳气排阴气出,所以如此。先运阴气,亦阳气先出,脚如火热,然后始脚冷。他皆仿此。若能运气入头中,始免面瘦(以上九条)。
  服气轨则,即须得知,已取其精妙,久而自佳。腹中食尽后,并不过三七日,即自得其要。兼食行之,事似迟。至于腹中谷气,四十日始应得尽,亦有更出者,待舍后自看,若有脓血、黑物、黄物等出,即是谷气尽也。如斯物未出,即不能令气遍身周行体中。岁除日夜,以净饮食酒、獐、鹿脯等,于无人处铺设,四拜,诵祝或七遍,二七、三七遍,祝曰:
  无你婆帝,无你俱沙谛,多写无你归婆僻(毗二切),能持礻署婆莎诃。事讫,吃诸饮食,不尽者,致东流水中。
  凡运气十五日已前,可令气从头及手出;十五日后,从两脚心出。常用气时喘息,喘息出时出尽,即闭气,令气极,更莫令入,即咽之。有强壮人作即多,有寻常人作即少,大都三四下,即得坐卧不饥。右胁著床卧,展右脚,缩左脚膝,左手攀右膝头,可经四五端,攀膝头用少力,时左胁著地卧,又如前。少是仰卧,手攀两膝,即以左右手攀膝,用少力,余如前。三事总须高枕作之,治病等用由囗囗者。如欲逐食,令出即作,兼取安稳。气极者,寻常初仰卧,看气与心、脾骨齐,即休取饱,即服气者别服,气即弱。肚高即胀满,大都三下、两下,取卧者自料量,看气出极即闭之,勿取入息。良久即气攻头上,得诸处热度更热,即得鼻中喘息。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