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
  天地至大,欲为暴卒,则伤於物,尚不能久,以况於人,执言滞教,则害於道,欲求了悟,其可得乎?
  故从事於道者。
  故从事於道之人,当不执滞言教。
  道者同於道。
  体道者,悟道忘言,则同於道矣。
  德者同於德。
  德者道用之名,人能体道忘功,则其所施为,同於道用矣。
  失者同於失。
  执言滞教,无由了悟,不悟则迷道,自同於失矣。
  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
  方诸挹水,阳燧引火,类族辨物,断焉可知。
  信不足,有不信。
  执言滞教,不能了悟,是於信不足也,自同於失,失亦乐来,是有不信也。
  跂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跂,举踵而望也。跨,以跨挟物也。以喻自见求明,明终不得,何异夫跂求久立,跨求行履乎?
  自见者不明。
  露才扬己,动而见无,故不明。
  自是者不彰。
  是己非人,直为怨府,故不彰。
  自伐者无功。
  专固伐取,物所不与,故无功。
  自矜者不长。
  矜炫行能,人所鄙薄,故不长。
  其於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自见等行,於道而论,是曰残余之食,疣赘之行。凡物尚或恶之,故有道之人,不处斯事矣。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将欲明道立名之由,故云有物。言有物混然而成,含孕一切,寻其生化,乃在天地之先。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有物之体,寂寥虚静,妙本湛然常寂,故独立而不改。应用遍於群有,故周行而不危殆。
  而万物资以生成,被其茂养之德,故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吾见有物生成,隐无名氏,故以通生表其德。字之曰道,以包含目其体,强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妙用无方,强名不得,故自大而求之,则逝而往矣。自往而求之,则远不及矣。若能了悟,则近在於身心而证之矣。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因其所大而明之,得一者天地王也。天大能覆,地大能载,王大能法地则天行道,故云亦大也。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王者,人灵之主,万物系其兴亡,将欲申其鉴戒,故云而王居其一,欲警王令有所法,谓下文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谓王也,为生者先当法地安静。既尔又当法天,运用生成。既生成已,又当法道,清静无为,令物自化。人君能尔者,即合道法自然之性。
  重为轻根章第二十六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重者制轻,故重为根。静者持躁,故静为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辎,车也。重者,所载之物也。轻躁者贵重静,亦由行者之守辎重,故失辎重则遭冻馁,好轻躁则生祸乱。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人君者,守重静,故虽有荣观,当须燕尔安处,超然不顾也。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奈何者,伤叹之辞也。天下者,大宝之位也。言人君奈何以身从欲,轻用其身,令亡其位也。
  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君轻易,则人离散,故失臣。臣躁求,则主不齿,故失君。
  善行章第二十七
  善行无辙迹。
  於诸法中体了真性,行无行相,故云善行。如此则心与道冥,故无辙迹可寻求。
  善言无瑕谪。
  能了言教,不为滞执,遣象求意,理证言忘,故於言教中无瑕疵谪过。
  善计不用筹算。
  能了诸法本无二门,一以贯之,不生他见,故无劳筹算,自能照了,既无计算,非善而何?
  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
  兼忘言行,不入异门,心无边境之迷,境无起心之累,虽无关键,其可开乎?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体了真性,本以虚忘,若能虚忘,则心与道合,虽无绳索约束,其可解而散乎?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以圣人常用此五善之教以教之,故无弃者。
  是谓袭明。
  密用曰袭,五善之行在於忘遣,忘遣则无迹,故云密用。密用则悟了,故谓之明。
  故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师,法也。资,取也。善人可师法,不善人可取役使也。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此章深旨,教以兼忘,若存师资,未为极致。今明所以贵师为存学相,学相既空,自无所贵,所以爱资为存教相,於教忘教,故不爱资。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