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神,
(百窍通于百穴,百穴通于百脉。眼上二穴通于肝,肝脉通于心,故心悲则泪发于脸间。腭上双穴通于鼻脉,鼻脉通于心脉,故心悲则鼻酸。鼻脉复通于脑脉,故脑热则鼻干。《洞神明藏经》云:百脉通流,百窍相望,百关相锁,百节相连。故一穴闭则百病生,一脉塞则百经乱。故服气无疾,诸脉常自通暢。道人不死,胃腹无物停留。鉴察吉凶,百神归集于体,寒热不近,元气调伏于身。毒物不干,五脏灵神固护,狂兽不抟,土地常自卫持。隐现无难,骨肉合于玄化,即何虑不通于圣智也。)
由子驱除归我身。
(百关九节,皆神宅也。脏腑无邪气所生,即万神归集。邪气即谷气是也。若正气流行,所有疮痕点靥客气,自然消灭。)
恬然得达自明真,
(故得洞鉴昭然,足辨邪正之类。)
自明真道永长存。
(致形神于不死之门,升子身于九天之上。)

长存之道章第六(此章四句,二十八言)
长存之道因专志,
(若不专不志,则难通于圣理也。)
返荷三魂知不死。
(气通之后,当即自荷形神,明不死之路也。)
何物为冤七七里,
(服气滓尽后,绝水谷,最切者在四十九日。渐渐当百脉洞达,返照如烛,俗心顿舍,五脏恬和。若不能坚持,前功并弃。)
坚然慎守咸酸味。
(少食诸味,难遣谷气。)

咸美辛酸章第七(此章十句,七十言)
咸美辛酸五脏病,津味入牙昏心境。
(但是五味入牙,皆通于两眼之穴,散沾于百脉之内,使谷气坚实,藏腹停留。若求速达,请卓然断绝也。)
致令六腑神气衰,百骸九窍不灵圣。
(为神气不凝于丹田之中,灵光不照于脏腑之内。)
子能慎守十旬终,诸脉洞然若明镜。
(使功满十旬,神气自当凝实,灵光焕耀如烛,无不洞达。)
六腑明神不隐藏,与子言语说心境。
(五脏神自见也。)
滞子神功去路难,大都谷实偏为病。
(若谷气不除,即不见幽玄至理也。)

谷实精华章第八(此章六句,四十二言)
谷实精华与灵隔,缠罗六腑昏诸脉。
(谷气精华化为涎膜,缠罗五脏六腑、关节筋脉,故不可知。但是服气人经五六十日后,见肠胃中滓尽,将谓更无别物,不知谷气精华殊未出也。所以有思食虑散之意,反使情切心悬,不可堪忍,亦为尸鬼所祸也。自后但有物如脓如血,或若坏脂,或若鸡鸭粪,此乃谷气欲出,有此状也。后更三二十日,又有异物如涎如膜,此则谷实精华之状也。若先曾兼食服气,或断或绝,经历岁余,一旦顿绝,还校便成。若无此物,亦不怪也。但无谷气,则诸脉洞达,反照如烛。《大洞经》云:初服气,人亦觉肠中滓尽,又见所食汤水,旋于肠中出,谓腹内更无别物,不知谷气未出也。谷气若尽,想更有何所思?形神如归,豁然安泰,情无虑思,寂寞瘦弱等患疾亦何惧?退败不进之忧必审而思之,无得退也。若能顿绝汤水,得三十日已来,却退不能坚持,即若穿井及纻,见水而不取也。一何痛也!)
元神不返欲何依,子心未达焉能测。
(谷气未除于脏腑之间,神气不守于丹田之内,故道者昧然无知神功在近也。)
可惜玄宫十二楼,那知返作三虫宅。
(若不修炼形神,身上宫室皆为三虫之窟宅。)

三虫宅居章第九(此章四句,二十八言)
三虫宅居三部里,
(此虫常在三丹田内。)
子能运用何忧死。
(但依圣人之言,用心修行,何殃累之所及也?)
漂然郁郁常居此,
(元气常引内气周流身中,即却复丹田之内也。)
自辩元和九仙气。
(谷气尽,即自辨识元气也。)

九仙真气章第十(此章十二句,八十四言)
九仙真气常自灵,三虫已死复安宁。
(《大洞元经》曰:三虫亡,神气昌。内照五脏中气,使之如神,若居世游隐法,具在《胎息章》中说。)
由子运动呼吸生。
(神气若足,呼吸运动,兴起云雾,自然得成,隐化无滞。)
居在丹田内荧荧,
(服气成者,居在丹田中,凝结若鸡子,炳焕如烛,光照数里,内无不见,是为三丹田气,自然如此也。)
筋骨康强体和平。
(《三光经》曰:炼髓如霜,换骨如刚。服之千日,力倍于常。后能日驰千里,奔马不及也。)
心识怡然自暢情,思逸神高心彩明。
(食气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