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浪反,又如字。◎庆藩案意,度也,与亿同。礼运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管子小问篇君子善谋而小人善意,(以)〔臣〕(二)意之也。皆训度之义。韩子解老篇前识者,无缘而忘意度也。(案忘即妄字之隶变。)王褒四子讲德论君子执分寸而罔意度。(案罔即妄字之义。)少仪郑注曰:测,意度也,意,本〔又〕作亿,论语先进篇亿则屡中,汉书货殖传作意。《知可》如字,本或作知可否。◎卢文弨曰:今本有否字。《分均》符问反,又如字。
  【七】【疏】圣人之道,谓五德也。以向如是(以)〔之〕理观之,为善之徒不履五德,则无由立身行道,盗跖之类不资圣智,岂得行其盗窃乎!
  【八】【注】信哉斯言!斯言虽信,而犹不可亡圣者,犹天下之知未能都亡,故须圣道以镇之也。群知不亡而独亡于圣知,则天下之害又多于有圣矣。然则有圣之害虽多,犹愈于亡圣之无治也。虽愈于亡圣,故未若都亡之无害也。甚矣,天下莫不求利而不能一亡其知,何其迷而失致哉!
     【疏】夫善恶二途,皆由圣智者也。伯夷守廉絜著名,盗跖恣贪残取利。然盗跖之徒甚众,伯夷之类盖寡,故知圣迹利益天下也少而损害天下也多。
     【释文】《无治》直吏反。下文始治同。
  【九】【注】夫竭唇非以寒齿而齿寒,鲁酒薄非以围邯郸而邯郸围,圣人生非以起大盗而大盗起。此自然相生,必至之势也。夫圣人虽不立尚于物,而亦不能使物不尚也。故人无贵贱,事无真伪,苟效圣法,则天下吞声而闇服之,斯乃盗跖之所至赖而以成其大盗者也。
     【疏】春秋左传云,唇亡齿寒,虞虢之谓也。邯郸,赵城也。昔楚宣王朝会诸侯,鲁恭公后至而酒薄。宣王怒,将辱之。恭公曰:“我周公之胤,行天子礼乐,勋在周室。今送酒已失礼,方责其薄,无乃太甚乎!”遂不辞而还。宣王怒,兴兵伐鲁。梁惠王恒欲伐赵,畏鲁救之。今楚鲁有事,梁遂伐赵而邯郸围。亦(由)〔犹〕圣人生,非欲起大盗而大盗起,势使之然也。
     【释文】《鲁酒薄而邯》音寒。《郸》音丹。邯郸,赵国都也。《围》楚宣王朝诸侯,鲁恭公后至而酒薄,宣王怒,欲辱之。恭公不受命,乃曰:“我周公之胤,长于诸侯,行天子礼乐,勋在周室。我送酒已失礼,方责其薄,无乃太甚!”遂不辞而还。宣王怒,乃发兵与齐攻鲁。梁惠王常欲击赵,而畏楚救。楚以鲁为事,故梁得围邯郸。言事相由也,亦是感应。宣王,名熊良夫,悼王之子。恭公,名奋,穆公之子。许慎注淮南云:楚会诸侯,鲁赵俱献酒于楚王。鲁酒薄而赵酒厚,楚之主酒吏求酒于赵,赵不与。吏怒,乃以赵厚酒易鲁薄酒,奏之。楚王以赵酒薄,故围邯郸也。◎俞樾曰:此竭字当读为竭其尾之竭。说文豕篆说解曰:竭其尾,故谓之豕,是也。盖竭之本义为负举,竭其尾即举其尾也。此云唇竭者,谓反举其唇以向上。(三)
  【一0】【注】夫圣人者,天下之所尚也。若乃绝其所尚而守其素朴,弃其禁令而代以寡欲,此所以掊击圣人而我素朴自全,纵舍盗贼而彼奸自息也。故古人有言曰,闲邪存诚,不在善察;息淫去华,不在严刑;此之谓也。
      【疏】掊,打也。圣人,犹圣迹也。夫圣人者,智周万物,道济天下。今言掊击者,亦示贬斥仁义绝圣弃智之意也。不贵难得之货,故纵舍盗贼,不假严刑,而天下太平也。
      【释文】《掊》普口反。《击》徐古历反。《纵舍》音舍,注同。《闲邪》似嗟反。《去华》起吕反。下注去欲、去其皆同。
  【一一】【注】竭川非以虚谷而谷虚,夷丘非以实渊而渊实,绝圣非以止盗而盗止。故止盗在去欲,不在彰圣知。
      【疏】夫智惠出则奸伪生,圣迹亡则大盗息。犹如川竭谷虚,丘夷渊实,岂得措意,必至之宜。死,息也。
      【释文】《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向云:事业日新,新者为生,故者为死,故曰圣人已死也。乘天地之正,御日新之变,得实而损其名,归真而忘其涂,则大盗息矣。
  【一二】【注】非唯息盗,争尚之迹故都去矣。
      【疏】故,事也。绝圣弃智,天下太平,人歌击壤,故无有为之事。
      【释文】《争尚》争斗之争。后皆同。
      【校】(一)佯字而字依说苑原文改。(二)臣字依管子原文改。(三)俞注原误置疏文下,今依例改正。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一】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二】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三】?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四】。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五】。
  【一】【注】将重圣人以治天下,而桀跖之徒亦资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