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非而非之。人之心万应焉而无穷,则是非亦与为无穷。是非因人心而生,物论之所以不齐也。
  【二五】【注】理无是非,而惑者以为有,此以无有为有也。惑心已成,虽圣人不能解,故付之自若而不强知也。
      【疏】夏禹,字文命,鲧子,启父也。谥法:泉源流通曰禹,又云:受禅成功曰禹。理无是非而惑者为有,此用无有为有也。迷执日久,惑心已成,虽有大禹神人,亦不〔能〕令其解悟。庄生深怀慈救,独柰之何,故付之自若,不强知之者也。
      【释文】《不强》其丈反。
      【校】(一)赵谏议本若有作有若。(二)赵本自作目。(三)(四)比字及此字依宋本及世德堂本改。(五)世德堂本作薾。(六)皆字依道藏焦竑本补。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二】。果有言邪【三】?其未尝有言邪【四】?其以为异于鷇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五】?道恶乎隐而有真伪【六】?言恶乎隐而有是非【七】?道恶乎往而不存【八】?言恶乎存而不可【九】?道隐于小成【一0】,言隐于荣华【一一】。故有儒墨之是非【一二】,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一三】。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一四】。
  【一】【注】各有所说,故异于吹。
     【疏】夫名言之与风吹,皆是声法,而言者必有诠辩,故曰有言。
     【释文】《吹也》如字,又叱瑞反。崔云:吹,犹籁也。
  【二】【注】我以为是而彼以为非,彼之所是,我又非之,故未定也。未定也者,由彼我之情偏。
     【疏】虽有此言,异于风吹,而咸言我是,佥曰彼非。既彼我情偏,故独未定者也。
  【三】【注】以为有言邪?然未足以有所定。
  【四】【注】以为无言邪?则据己已有言。
     【疏】果,决定也。此以为是,彼以为非,此以为非,而彼以为是。既而是非不定,言何所诠!故不足称定有言也。然彼此偏见,各执是非,据己所言,故不可以为无言也。
  【五】【注】夫言与鷇音,其致一也,有辩无辩,诚未可定也。天下之情不必同而所言不能异,故是非纷纭,莫知所定。
     【疏】辩,别也。鸟子欲出卵中而鸣,谓之鷇音也,言亦带壳曰鷇。夫彼此偏执,不定是非,亦何异鷇鸟之音,有声无辩!故将言说异于鷇音者,恐未足以为别者也。
     【释文】《鷇》苦豆反,李音彀。司马云:鸟子欲出者也。
  【六】【疏】恶乎,谓于何也。虚通至道,非真非伪,于何逃匿而真伪生焉?
     【释文】《恶乎》音乌。下皆同。《真伪》一本作真诡。崔本作真然。
  【七】【注】道焉不在!言何隐蔽而有真伪,是非之名纷然而起?
     【疏】至教至言,非非非是,于何隐蔽,有是有非者哉?
     【释文】《道焉》于虔反。
  【八】【注】皆存。
     【疏】存,在也。陶铸生灵,周行不殆,道无不遍,于何不在乎!所以在伪在真而非真非伪也。
  【九】【注】皆可。
     【疏】玄道真言,随物生杀,何往不可而言隐邪?故可是可非,而非非非是者也。
  【一0】【疏】小成者,谓仁义五德,小道而有所成得者,谓之小成也。世薄时浇,唯行仁义,不能行于大道,故言道隐于小成,而道不可隐也。故老君云,大道废,有仁义。
  【一一】【注】夫小成荣华,自隐于道,而道不可隐。则真伪是非者,行于荣华而止于实当,见于小成而灭于大全也。
      【疏】荣华者,谓浮辩之辞,华美之言也。只为滞于华辩,所以蔽隐至言。所以老君经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释文】《实当》丁浪反。后可以意求,不复重出。《见于》贤遍反。
  【一二】【疏】昔有郑人名缓,学于(求)〔裘〕(一)氏之地,三年艺成而化为儒。儒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行仁义之道,辩尊卑之位,故谓之儒也。缓弟名翟,缓化其弟,遂成于墨。墨者,禹道也。尚贤崇礼,俭以兼爱,摩顶放踵以救苍生,此谓之墨也。而缓翟二人,亲则兄弟,各执一教,更相是非。缓恨其弟,感激而死。然彼我是非,其来久矣。争竞之甚,起自二贤,故指此二贤为乱群之帅。是知道丧言隐,方督是非。
  【一三】【注】儒墨更相是非,而天下皆儒墨也。故百家并起,各私所见,而未始出其方也。
      【疏】天下莫不自以为是,以彼为非,彼亦与汝为非,自以为是。故各用己是是彼非,各用己非非彼是。
      【释文】《更相》音庚。
  【一四】【注】夫有是有非者,儒墨之所是也;无是无非者,儒墨之所非也。今欲是儒墨之所非而非儒墨之所是者,乃欲明无是无非也。欲明无是无非,则莫若还以儒墨反复相明。反复相明,则所是者非是而所非者非非矣。非非则无非,非是则无是。
      【疏】世皆以他为非,用己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