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所之成【七】。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八】?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九】。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一0】,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一一】唯其好之也,以异于彼【一二】,其好之也,欲以明之【一三】。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一四】。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终身无成【一五】。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也(一)【一六】。若是而不可谓成乎?物与我无成也【一七】。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一八】。
  【一】【疏】至,造极之名也。淳古圣人,运智虚妙,虽复和光混俗,而智则无知,动不乖寂,常真妙本。所至之义,列在下文也。
  【二】【疏】假设疑问,于何而造极耶?
  【三】【注】此忘天地,遗万物,外不察乎宇宙,内不觉其一身,故能旷然无累,与物俱往,而无所不应也。
     【疏】未始,犹未曾。世所有法,悉皆非有,唯物与我,内外咸空,四句皆非,荡然虚静,理尽于此,不复可加。答于前问,意以明至极者也。
  【四】【注】虽未都忘,犹能忘其彼此。
     【疏】初学大贤,邻乎圣境,虽复见空有之异,而未曾封执。
  【五】【注】虽未能忘彼此,犹能忘彼此之是非也。
     【疏】通欲难除,滞物之情已有;别惑易遣,是非之见犹忘也。
  【六】【注】无是非乃全也。
     【疏】夫有非有是,流俗之鄙情;无是无非,达人之通鉴。故知彼我彰而至道隐,是非息而妙理全矣。
  【七】【注】道亏则情有所偏而爱有所成,未能忘爱释私,玄同彼我(二)也。
     【疏】虚玄之道,既以亏损,爱染之情,于是乎成着矣。
  【八】【注】有之与无,斯不能知,乃至。
     【疏】果,决定也。夫道无增减,物有亏成。是以物爱既成,谓道为损,而道实无亏也。故假设论端以明其义。有无既不决定,亏成理非实录。
  【九】【注】夫声不可胜举也。故吹管操弦,虽有繁手,遗声多矣。而执钥鸣弦者,欲以彰声也,彰声而声遗,不彰声而声全。故欲成而亏之者,昭文之鼓琴也;不成而无亏者,昭文之不鼓琴也。
     【疏】姓昭,名文,古之善鼓琴者也。夫昭氏鼓琴,虽云巧妙,而鼓商则丧角,挥宫则失征,未若置而不鼓,则五音自全。亦(由)〔犹〕有成有亏,存情所以乖道;无成无亏,忘智所以合真者也。
     【释文】《可胜》音升。《操弦》七刀反,《执钥》羊灼反。《昭文》司马云:古善琴者。
  【一0】【注】几,尽也。夫三子者,皆欲辩非己所明以明之,故知尽虑穷,形劳神倦,或枝策假寐,或据梧而瞑。
      【疏】师旷,字子野,晋平公乐师,甚知音律。支,柱也。策,打鼓(枝)〔杖〕也,亦言击节(枝)〔杖〕(三)也。梧,琴也;今谓不尔。昭文已能鼓琴,何容二人共同一伎?况检典籍,无惠子善琴之文。而言据梧者,只是以梧几而据之谈说,犹隐几者也。几,尽也。昭文善能鼓琴,师旷妙知音律,惠施好谈名理。而三子之性,禀自天然,各以己能明示于世。世既不悟,己又疲怠,遂使柱策假寐,或复几而瞑。三子之能,咸尽于此。
      【释文】《枝策》司马云:枝,柱也。策,杖也。崔云:举杖以击节。《据梧》音吾。司马云:梧,琴也。崔云:琴瑟也。《之知》音智。《而瞑》亡千反。
  【一一】【注】赖其盛,故能久,不尔早困也。
      【疏】惠施之徒,皆少年盛壮,故能运载形智。至于衰末之年,是非少盛,久当困苦也。
      【释文】《故载之末年》崔云:书之于今也。
  【一二】【注】言此三子,唯独好其所明,自以殊于众人。
      【疏】三子各以己之所好,耽而翫之,方欲矜其所能,独异于物。
  【一三】【注】明示众人,欲使同乎我之所好。
      【疏】所以疲倦形神好之不已者,欲将己之道术明示众人也。
  【一四】【注】是犹对牛鼓簧耳。彼竟不明,故己之道术终于昧然也。
      【疏】彼,众人也。所明,道术也。白,即公孙龙守白马论也。姓公孙,名龙,赵人。当六国时,弟子孔穿之徒,坚执此论,横行天下,服众人之口,不服众人之心。言物禀性不同,所好各异,故知三子道异,非众人所明。非明而强示之,彼此终成暗昧。亦何异乎坚执守白之论眩惑世闲,虽弘辩如流,终有言而无理也!
      【释文】《坚白》司马云:谓坚石白马之辩也。又云:公孙龙有淬剑之法,谓之坚白。崔同。又云:或曰,设矛伐之说为坚,辩白马之名为白。◎卢文弨曰:伐即盾也,亦作□,又作瞂,音皆同。《鼓簧》音黄。
  【一五】【注】昭文之子又乃终文之绪,亦卒不成。
      【疏】纶,绪也。言昭文之子亦乃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