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辩也者有不见也【一六】。夫大道不称【一七】,大辩不言【一八】,大仁不仁【一九】,大廉不嗛【二0】,大勇不忮【二一】。道昭而不道【二二】,言辩而不及【二三】,仁常而不成(一)【二四】,廉清而不信【二五】,勇忮而不成【二六】。五者而几向方矣【二七】,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二八】。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二九】。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三0】,而不知其所由来【三一】,此之谓葆光【三二】。
  【一】【注】冥然无不在也。
     【疏】夫道无不在,所在皆无,荡然无际,有何封域也。
     【释文】《夫道未始有封》崔云,齐物七章,此连上章,而班固说在外篇。
  【二】【注】彼此言之,故是非无定。
     【疏】道理虚通,既无限域,故言教随物,亦无常定也。
  【三】【注】道无封,故万物得恣其分域。
     【疏】畛,界畔也。理无崖域,教随物变,(是)为〔是〕义故,畛分不同。
     【释文】《为是》于伪反。《有畛》徐之忍反,郭李音真。谓封域畛陌也。
  【四】【疏】(畛)假设问旨,发起后文也。
  【五】【注】各异便也。
     【疏】左,阳也。右,阴也。理虽凝寂,教必随机。畛域不同,升沈各异,故有东西左右,春秋生杀。
     【释文】《有左有右》崔本作宥,在宥也。◎卢文弨曰:旧作崔本作有,讹。案下云在宥也,则当作宥明甚。今改正。《异便》婢面反。
  【六】【注】物物有理,事事有宜。
     【疏】伦,理也。义,宜也。群物纠纷,有理存焉,万事参差,各随宜便者也。
     【释文】《有伦有义》崔本作有论有议。◎俞樾曰:释文云,崔本作有论有议,当从之。下文云,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又曰,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彼所谓分辩,即此有分有辩;然则彼所谓论议,即此有论有议矣。
  【七】【注】群分而类别也。
     【疏】辩,别也。飞走虽众,各有群分;物性万殊,自随类别矣。
     【释文】《有分》如字。注同。《类别》彼列反。下皆同。
  【八】【注】并逐曰竞,对辩曰争。
     【疏】夫物性昏愚,彼我封执,既而并逐胜负,对辩是非也。
     【释文】《有争》争斗之争。注同。
  【九】【注】略而判之,有此八德。
     【疏】德者,功用之名也。群生功用,转变无穷,略而陈之,有此八种。斯则释前有畛之义也。
  【一0】【注】夫六合之外,谓万物性分之表耳。夫物之性表,虽有理存焉,而非性分之内,则未尝以感圣人也,故圣人未尝论之。〔若论之〕(二),则是引万物使学其所不能也。故不论其外,而八畛同于自得也。
      【疏】六合者,谓天地四方也。六合之外,谓众生性分之表,重玄至道之乡也。夫玄宗(冈)〔罔〕象,出四句之端;妙理希夷,超六合之外。既非神口所辩,所以存而不论也。
  【一一】【注】陈其性而安之。
      【疏】六合之内,谓苍生所禀之性分。夫云云取舍,皆起妄情,寻责根源,并同虚有。圣人随其机感,陈而应之。既曰冯虚,亦无可详议,故下文云,我亦妄说之。
  【一二】【注】顺其成迹而凝乎至当之极,不执其所是以非众人也。
     【疏】春秋者,时代也。经者,典诰也。先王者,三皇五帝也。志,记也。夫祖述轩顼,宪章尧舜,记录时代,以为典谟,轨辙苍生,流传人世。而圣人议论,利益当时,终不执是辩非,滞于陈迹。
  【一三】【注】夫物物自分,事事自别。而欲由己以分别之者,不见彼之自别也。
      【疏】夫理无分别,而物有是非。故于无封无域之中,而起有分有辩之见者,此乃一曲之士,偏滞之人,亦何能剖析于精微,分辩于事物者也!
      【释文】《故分》如字。下及注同。
  【一四】【疏】假问质疑,发生义旨。
  【一五】【注】以不辩为怀耳,圣人无怀。
      【疏】夫达理圣人,冥心会道,故能怀藏物我,包括是非,枯木死灰,曾无分别矣。
  【一六】【注】不见彼之自辩,故辩己所知以示之。
      【疏】众多之人,即众生之别称也。凡庸迷执,未解虚(忘)〔妄〕,故辩所知,示见于物,岂唯不见彼之自别亦乃不鉴己之妙道,故云有不见也。
  【一七】【注】付之自称,无所称谓。
      【疏】大道虚廓,妙绝形名,既非色声,故不可称。谓体道之人,消声亦尔也。
      【释文】《不称》尺证反,注同。
  【一八】【注】已自别也。
      【疏】妙悟真宗,无可称说,故辩雕万物,而言无所言。
  【一九】【注】无爱而自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