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不移。是之谓不失其所。等视死生。有如旦暮。无古无今。浩然常在。是之谓寿。吴氏澄曰。老子之道。以昧为明。以弱为强。而此章贵明强者何也。曰老子内非不明。外若昧耳。内非不强。外示弱耳。其昧其弱。治外之药。其明其强。守内之方。其实一事也。}}

  右第二十八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泛。傅奕作泛。以生。河上王弼作而生。}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不名有。傅奕作而不屑。衣养作衣被。河上作爱养。此从王弼本。}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知主。可名于大。{可名于小。可名于大。傅奕句末各有矣字。归焉作归之。不知主。王弼作不为主。可名于大作可名为大。}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傅奕作是以圣能成其大也。以其不自大。故能成其大。河上作终不为大。王弼作以其终不自为大。}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此指道之费者而言。所谓用之广也。功成不名有。此指道之隐者而言。所谓体之微也。惟其体之微。故有衣养万物之功。而不名有。返之于无形无名。敛之不盈毫末矣。惟其用之广。故万物恃之以生者。咸归往而浩浩。不知其专主。极之并育不害。其量可弥六合矣。然则常无欲可名于小者。朴之小而可以观妙也。体也。万物归往可名于大者。万物将自宾而可以观徼也。用也。方其小则不见其朕。及其大则物莫能外。是以体道之圣人亦然。终守其朴之小。不肯自大。而万物皆归之。以是知大道非可以人力为者也。○苏氏辙曰。泛兮无可无不可者大道也。世有生物而不辞者。则将名之以为已有。世有避功而不有者。则必辞之而不生。生而不辞。成而不有者。惟道而已。大而有为大之心。则小矣。吕氏惠卿曰。惟其功成不居。故不为主而常无欲。无欲则妙之至者也。可名于小矣。惟其万物恃之以生。故背归焉而不知主。则容之至者也。可名于大矣。夫旣小而可名于大。旣大而可名于小。则是不可名大名小也。此道所以隐于无名也。而圣人以无名体之。终不自大而大莫加焉。盖惟其可左可右。是以非小非大。惟其非小非大。故能成其大。}}

  右第二十九章

  执大象。天下往。{大象下。傅奕有者字。}往而不害安平泰。{平泰。河上作太平。}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旣。{出口。碑本作出言。淡乎。傅奕作淡兮。不可旣。王弼作不足旣。傅奕听之用之下。皆作不可。此从河上本。}

  {{吴氏澄曰。大象喻道。下章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是也。林氏希逸曰。大象者无象之象。天下往者执此而往。行之于天下也。吕氏惠卿曰。平者安之至。泰者平之至。安平泰者安其夷泰也。李氏嘉谟曰。愚者往而不返。有道者往而不害。往而不返者。舍道而从物也。往而不害者。与道俱也。旣与道俱。往不离道。则无所不安。无所不平。无所不泰。其于形器。犹逆旅之寄寓耳。苟以乐饵之故。留恋而不去。未有不为患者。故圣人执大象而往。虽从于物。常与道俱。味无味之味。视无色之色。听无声之声。故能用无用之用。卽于形器之间。全收道用。此其所以安平泰也。源案执大象天下往者。如文中子如有用我。执此以往之意。盖圣人有大象。东西南北。无不可执此以往。所谓抱一以为天下式也。随其所往。安于平泰而不害。此道之用不可旣也。然大象无象。出声色臭味之外。非若美乐厚饵之物。有味可味。有声色可观听也。乃淡乎希微。而无用之用。其用不穷。盖惟无浓酽之趣者。故亦无倾危之患。若夫有宴安之适者。则必有耽毒之害矣。卽以乐与饵譬之。如雅乐于郑声。五谷之与肥旨。淡者和心而养人。浓者荡神而爽口。是有可欲卽有所害。其用必穷。无可欲亦无所害。其用不旣。故无味之味。是为至味。终身甘之而不厌。希声之声。是为大音。终身听之而不烦。无象之象。是为大象。终身执以用之而无害。推之蛮貊而可行。放乎四海而皆准。所谓天下可往者。此之谓也。}}

  右第三十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释文。歙作翕。或又作给。王弼作■信。河上作翕。}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与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柔胜二句。王弼河上作柔弱胜刚强。傅奕两胜上各有之字。}鱼不可脱于深渊。{脱。傅奕作侻。各本无深字。}邦之利器。不可以借人。{各家邦作国。避汉讳改也。此章皆从韩非子。惟末句借字。各家皆作示。此从说苑君道篇所引。}

  {{此书君子待小人之术也。柔胜刚。弱胜强。是其本旨。鱼与利器皆喻也。盖将欲如彼者。杀机也。必固如此者。密用也。鱼不可脱于渊。喻必然之密用不可失。失则非柔弱矣。利器不可示人。以喻将然之杀机不可露。露则不善用其刚强矣。水最柔弱。人之有道。如鱼之有水。兵器最锋利。事之有机。如国之有利器。柔弱者其体。刚明者其用。然鱼无一时可离于水。此圣人柔道藏身之固。而守以终身者也。利器有用有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