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天属色身,先天虚无清静为炼己筑基,后天虚无清静则孤阴寂灭,金丹大道最重身外虚空,修先天法身,则是兼修后天色身也。
  又曰:分言之,不降龙,何以伏虎,不积汞,何以取铅,汞内药也,铅外药也。初下手,必先通内药,后通外药,故曰,内通外亦须通。合言之,炼已即是筑基,筑基即是炼己,炼己为养神,筑基即安息也。
  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
  心不动念,无来无去,即是心定神凝之功,岂特无来无去,直须绝对待、离二边,空三际,如如长住,住无所住方是。心不动则气不动,故继之,以不出不入,自然常住,是气无出入,息灭尽定,心气不二矣。
  闵真人曰:但作动静观,勿作动留见,无往亦非来,我故常自在,动静都不是,放下两头看。又曰:我今常自在,无动亦非静,□里自惺惺,天人物我并。
  勤而行之,是真道理。
  既获如斯妙诀,应需精勤修习,必证妙果,是真仙大道之路,非旁门小法之比也。妙果如何?司马承祯曰:道有至力,染易形神,形随道通,与神为一,形神合一,谓之神人。神性虚融,体无变灭,形与之同,故无生死,隐则形同于神,显则神同于形,所以蹈水火而无害,对日月而无影,存亡在己,出入无间,身为滓质,犹至虚妙,况其灵智益深益远乎。然虚心之道,又有深浅,深则兼被于形,浅则唯及其心,被形者则神人也,及心者但得慧觉而已,身不免谢,何则?慧是心用,用多则体劳,初得小慧,悦而多辩,神气散泄,无灵润身,生致早终,道故难备,经云尸解,此之谓也。
  又曰:山有三,草木因之不雕,人怀道,形体得之永固,资薰日久,变质同神,炼神入微,与道冥一,散一身为万法,混万法为一身,智照无边,形超有际,总空色以为用,合造化以为功。
  又曰,身与道同,则无时而不存,心与道同,则无法而不通,耳则道耳,无声而不闻,眼则道眼,无色而不见,六根洞达,良由于此。
  尚按此言证果之高低,浅者神妙而形不妙,即尸解之果,深者形神俱妙,所谓即身成圣,白日升天,然究其所以能致,亦不外慧而不用,则薰蒸四大,积累长久,变形而仙耳。致仙道下手,即以腹有暖气为验,渐至遍体充和,口中可以干汞,吹气可以炙肉,全身一片纯阳。夫身形之质,皆阴物耳,阳盛则阴衰,阳刚则阴柔,阳纯则阴绝,既有干汞炙肉之阳在,乌有血肉之阴不化乎?又考之释氏之言曰,人身之来源,唯是寿暖与识,寿者禀之于父母之施与,人寿之长短,皆以所禀之厚薄而有异;暖即动物之生命,暖盛则旺,暖绝则亡;识即灵识,所谓去后来先作主公者,故修养之要,不外培其寿,增其暖,则形体自健,神识有依。以此为基,暖增不已,则形质渐妙,寿命永固,身化虹霓,无有变灭,识绝污染,返于圆明,此与道之九还七返,岂非二而一耶。密法中关于化形之道,以修气脉明点为最直接有效,如以大圆满为主者,其前行之观修,与最后进入妥噶之行持,更是以心摄气者之化形要诀也。
  胎息经笺疏,至此已圆。兹有赘言者,此上虽汇列古哲名言,分砌于各节之下,然要知自始至终,到头不出神气二字,并非有先后之一定次序可言。然下手行持,功夫由浅入深,而效验则步步不同,尽管效验步步不同,而修真之士,始终不离神气相守,有神有气则相守,忘神忘气则入虚,虚不自虚,道体圆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