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葊囑云。如有刻板因緣。則諸圖仍從掛線。茲宜從命。故將直說轉畫成圖。俱照集註參正。  古疏隨文科目。多不俱提。如一科分三。但標首科。今亦從之。奚敢逞能別調耶。  古德標科楷式。巧用干支。以別科目層次。今亦承用。以是書章節繁疊。二十字未足為標。復用號碼之數。依次標科。實欲從流覔源者便。非露拙也。  以章節科中。雖大科分幾。或子科復分。每科之下。但標其初。未曾俱列。今於記前另設略科提綱者。以為索本討源之便耳。  (不肖)少而乏讀。智不逮人。況未徧親高哲。富玩古疏。今刻是書。唯遵前印疏理文節次第。未敢擅自移易。雖編科參梓。少有所補。一一俱依備簡補遺。掉直文面而已。  註既十軸。記亦十軸。今疏理記文。仍分十軸。以其頁數過多。訂本甚厚。恐翻閱者未便。故剖之為某卷上下。庶幾可以薄訂矣。蓋為珍重佛法。非敢擅易也。賜覽高賢。幸垂諒我。
  

天台四教儀註彙補輔宏記卷首

  時教圖
  
  妙樂。頓等四教。是此宗判教之大綱。藏等四教。是一家釋義之綱目。若消諸教。但用藏等其文稍通。若釋法華。無頓等八舉止失措。
  釋籤。依如來藏同體權實。大悲願力。隨順物機。不獲已而用。既機宜不同。致法有差降。從一實理。施出權理。權實二理。能詮教殊。故有四種差別教起。
  【■備】註釋經論。只須長行直解。故玄籤文句止觀等書。均少圖式。惟四教儀集註。作圖甚多。今本仍依儀註圖式寫入。以俾學者易焉。
  △初釋圖中時教之意。
  【■補】部首舊列有時教圖。首標如來藏心。不特明一家教部宗源。即如來一代教觀。知惟心具。開卷瞭然。故今先明圖。以明如來之教。依理而起也。理者何。即眾生心。夫眾生現前介爾之心。一念三千。即空。假。中。不可思議。當體絕待。無可詮顯。姑作一圓相表顯之。然此心體。何名如來藏。如來。果人之號。藏者。含藏之義。眾生之心。含藏佛果。智慧德相。故作圓相。以表因心果覺。無欠無餘也。依此起教者何。如來覩明星悟道時。歎曰。奇哉。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自證得。是以興慈運悲。依如來藏詮中實理。而起圓別二教。以度迷中利鈍之機。又依如來藏偏真權理。而起藏通二教。以度迷真利鈍之機。此化法四教。從理起也然如來惟以一佛之知見。咸令眾生。開示悟入。意在法華之純圓。秖緣機器未堪。最初兼一別教。是為第一時華嚴之頓。大機雖悟。小機未聞。於是脫珍著弊。但說三藏。令二乘革凡成聖。是為第二時漸初。次至方等。彈偏斥小。歎大褒圓。對半明滿。四教俱說。令二乘密得通益。是為第三時漸中。次至般若。融通淘汰。轉教付財。帶通別二。正說圓教。令二乘密得別益。為第四時漸末。於此四時中。如來一音演說。眾生隨類各解。互相知者。名不定。不相知者。名秘密。此化儀四教。從理起也。至法華。開權顯實。咸令開佛知見。乃暢本懷。次說涅槃為未熟人。名捃拾教。亦為末代鈍根。名扶律談常教。追說四教同四味施權。追泯四教。同法華顯實。與法華既同時味。總為非頓。非漸。非秘密。非不定之化儀。從理起也。至於藏教。成生滅真俗二諦。通教。成無生真俗二諦。別教。成無量隔列三諦。圓教。成無作圓融三諦。雖四種不同。皆如來化法所攝。莫不從理起也。以是知如來藏心。體也。五時八教。用也。蓋從體起用。正顯心具之微旨也。問。如來藏。乃無明陰妄心。世尊覺滿。藏理已顯。所起時教。應云從真如理上而起。何以標如來藏耶。又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何以獨標心耶。答。一家明理。就迷就事而論。不同他家。及與山外。【■備】他家。指台宗外各宗法師。山外。指台宗內背宗各師。如四明之徒。淨覺師等是也。以清淨真如。離妄立真山家。即妄全真。開初心圓觀也。山外隔歷。近乎別教。佛祖統記內詳辨。【■補】理指清淨真如。若指此理。祇齊今家別教。非究竟說。山門立義。所以超諸家者。正由此也。又一家綱格。不出解行。解。則諸佛。眾生。色心。依正。趨舉一法。無非此理。行。則的指內心。玄文云。佛法太高。生法太廣。於初心為難。觀心則易。今云如來藏心。意欲學人舉綱挈要。依教以起觀也。苟能洞了此圖。則一家教部。性修解行。思過半矣。胡可去哉。【■備】立圖本意。似將一代時教。括入一圖。使人了然易明。今加以性具各解。與來哲有裨。存之。華藏老人曰。藏教。滅俗顯真。故真諦無俗。俗諦無真。為不平等之真俗。通教。具體色真俗二諦。不知中諦。別教中諦。與真俗隔歷不融。惟圓教。一中一切中。一假一切假。一空一切空。即三即一。遮照同時。此為佛知見矣。圖中收歸三諦者。以前皆判教相。非證莫了。必須修三觀。證三諦。始免數寶之譏。意深哉。
  △二釋圖下原引之文。
  【■備】初引妙樂。示判釋綱目者。前四時中。頓等四教。可知。法華非頓者。明非隔漸之頓。正是會漸歸頓也。故以頓等四教。為此宗判教之綱。既定綱已。後以藏等四教。詳釋五時。用頓等化儀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