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1-天台宗

43-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天台宗-摩诃止观贯义-明-天溪-第20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相續(若鈍)  三相待(修)
  二八品例明(初)
  二餘三例(破)
二止觀成無生門(九)
二料簡品帙(問)
二觀破色界九品(三)
  一明所依智(次)二正觀假空(四)
一初禪觀相(三)
  一出修發體相  二明惑品假法(其)三觀從假入空(二)
一觀貪九品(二)
一初品(二)
一觀因成(二)
一無生門通止觀(三)
  一出不觀過(若)  二止觀正觀(今)  三斷斷成相(善)
二止觀顯無生門(一分)
二例續待(相)
二餘八破
二例觀癡慢(破)
  二二禪觀相(若)三三禪觀相(二)
  一捨俱天(三)  二外道天(若)  三那含天(若)
四四禪觀相(三)
三結正無生(色)
三觀破無色界九品○
二判用二智(若)
三結破法徧(是)
三明破思假位○
○三觀破無色九品(四)
  一空無邊觀相(次)  二識無邊觀相(先)  三無所有觀相(先)四非非想觀相(三)
  一辨出定名(先)二判漏無漏(二)
  一相對以辨(大)  二今觀無漏(教)
三正觀破假(此)
○三破思假位(三)
  一標列(三)二釋明(四)
一三藏破思位(三)
  一標示(三)二釋明(二)
  一明觀位(斷)  二結觀成(三)
三結成(此)
二通家破思位(三)
  一出經(二)二釋明(二)
  一總釋(所)  二別明(乾十位)
三結成(此)
三別名名通共位(二)
一覈舊(二)
一覈舊師不解通義(二)
  一牒說(三)  二今覈(今)
二覈人師不解經義(二)
  一牒說(人)  二今覈(此)
二正明(二)
  一借別一教名通位(言)  二借別十地名通位(若)
四別名名通菩薩位(三)
  一正示(四)二辨齊(三)
  一出舊(舊)二正釋(二)
  一辨舊(但)  二明今(今)
三結示(此)
二簡明(三)
  一問起二答釋(三)
  一約三處焦炷發明(答)  二約十地如佛發明(又大)  三約別立忍名發明(又大論)
三結示(如)
三料簡○
○三料簡(二)
一簡四教破假(二)
一破假名同(四)
  一三藏(問)  二通(問)  三別(若)  四圓(若)
二用智則異(三)
  一標示(復)  二正明(三)  三比望(若)
二簡歷品超果(二)
  一問二答(二)
  一標示二釋明(三)
  一四教超不超義(若)二隨出超果四種(二)
  一標(超)  二釋(本)
三發明圓超之義(二)
  一正明(間)  二結示(隨)
○四門料簡(二)
  一標示(三)二釋明(四)
一三藏四門(三)
一四門別入(二)
一明破明入道(四)
一有門(三)
  一破假意(阿)  二入道門(鹿)  三引文結(大)
二空門(三)
  一破假意(若)  二入道門(故)  三引文結(大)
三雙亦門(若)  四雙非門(非)
二結四俱溝港(如)
二融會四門(三)
  一同見真諦(四)二解息論諍(三)
  一跋摩致譏(跋)  二以理總責(然)  三從容解息(若生)
三示明徧學(二)
  一出二乘一道不融(何)二明菩薩四門徧學(三)
  一標示(三)二引釋(二)
  一引明(故)  二釋出(龍)
三結示(雖)
三結示非用(涅)
二通教四門(三)
一四門別入(四)
  一有門(次)  二空門(若)  三雙亦門(若)  四雙非門(既)
二四門通入(二)
  一明體門無着(若亡)二明無諍觀門(三)
  一總示(又)  二簡明(問)  三結示(通)
  三結示非用(中)
三別教四門○  四圓教四門○
○三別教四門(二)
  一明別意(次)二出門觀(三)
一四門別觀(四)
  一有門(言)  二空門(空)  三雙亦門(亦)  四雙非門(非)
二四門通入(如)  三結示非用(涅)
○四圓教四門(二)
  一出圓意(圓)二明門觀(三)
一四門別入(四)
  一有門(云)  二空門(空)  三雙亦門(云)  四雙非門(云)
二四門通入(云)三結示今用(二)
一結上無生門(二)
  一正結(如)  二重簡(若)
二結今圓四門(二)
  一正結(涅)  二顯前(上)
○二從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