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與理相應。諸法現前。六度萬行皆悉具足。布施則心無染著。持戒則不起妄緣。忍辱則能所俱忘。精進則心無所間斷。禪定則動靜俱寂。智慧則不立絲毫。乃一度之中出無量度。度度之內。如帝網羅。但知一心本空自然。萬行具足。是故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智慧。八萬四千功德。皆從一念。念佛心中出生也。華嚴經賢首菩薩言。佛子。於一切時中。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可謂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徧合一切法。
  按念佛三昧真言三昧。持誦不同。其為萬行圓修一也。

  決生淨土

  或問今見世人念佛者。多生西方。成佛者少。何也。答此有三故。一者口雖念佛。心中不善。以此不得往生。奉勸世人。既是念佛。便要依佛所說。積德修福。要孝順父母。要忠事君王。要兄弟相愛。要夫婦相敬。要至誠信實。要柔和忍耐。要公平正直。要陰隲方便。要慈愍一切。不殺害生命。不凌辱下人。不欺壓小民。但有不好心起。著力念佛。定要念退。這不好心。如此纔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二者口雖念佛。心中胡思亂想。以此不得往生。奉勸世人。念佛之時。按定心猿意馬。字字分明。心心照管。如親在西方。面對彌陀。不敢散亂。如此纔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三者口雖念佛。心中只願來生富貴。或說我等凡夫料得西方。無有我分。止圖來世。不失人身。此則不合佛心。佛指引你生西方。你却自不願生。以此不得往生。奉勸世人。凡念佛者。決意求生西方。休得疑惑。且如天宮富貴福盡也。要墮落。何況人間富貴。能有幾時。若說你是凡夫。西方無分。則聖賢都是凡夫。做安知你。不生西方也便可發廣大心。立堅固志。誓願往生。見佛聞法。得無上果。廣度眾生。如此纔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
  真信修行之士端的。是要生西方極樂世界。專意一念持一句阿彌陀佛。只此一念是我本師。只此一念即是化佛。只此一念是破地獄之猛將。只此一念是斬群邪之寶劒。只此一念是開黑暗之明燈。只此一念是度苦海之大船。只此一念是脫生死之良方。只此一念是出三界之徑路。只此一念是本性彌陀。只此一念達唯心淨土。但要記得這一句阿彌陀佛在念。莫教失落。念念常現前。念念不離心無事也。如是念有事也。如是念安樂也。如是念病苦也。如是念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如是一念。分明不昧。又何必問人。覓歸程乎。可謂行船盡在把梢人達者同遊涅槃路。

  普賢願王得生極樂

  華嚴經行願品普賢菩薩。於逝多林末會。發十大願王。其一一願皆云虗空界盡眾生界盡。我此大願無有窮盡。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威勢悉皆散失。輔相大臣。宮殿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離捨。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其人自見生蓮花中。蒙佛授記。得授記已。經無數劫。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乃至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極樂世界。貞元疏云。問不求生華藏期生極樂何耶。答有四意。一者有緣故。二欲使眾生歸憑情一故。三不離華藏故。四即本師故。行願鈔曰。有緣者彌陀願重。偏接娑婆人也。歸憑情一者。若聞十方皆妙。彼此融通。則初心茫茫。無所依託。故方便引之。不離華藏者。極樂去此。但十萬億佛土。華藏中所有佛剎。皆微塵數。故不離也。即本師者如。經第三十九云。或有見佛無量壽觀自在等共圍繞。疏判云。讚本尊遮那之德也。疏又云。華藏剎海皆遮那境。無量壽佛去十萬億。竝未出於剎種之中。豈非本師隨名異化也。道純法師曰。問普賢行願是華嚴流通。何故於世界海中。偏指極樂。既信解圓宗。十方佛剎皆可往生。結歸西方。必有深旨。答普賢為善財海眾。說願王已。結歸西方者。蓋為信解圓宗人。入文殊智。修普賢行。福慧事理皆稱法界。此大心人。雖妙悟本明頓同諸聖。然猶力用未充未及。如來出現普利眾生。所以暫依淨土。親近彌陀海眾。直至成佛。故經曰。親覩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智力廣大徧十方。普利一切眾生界 准提發願迴向淨土即此意也。
  按准提淨業觀門。與華嚴法界觀門。正等無異。皆即毗盧遮那清淨法身。但明正因。必獲正果。無疑矣。今有不達法界之理。而必欲於相外覓無相者。此非撥無以為達。則必滯寂而沉空。楞嚴經云。即離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若誦真言持名號。即無此過。盖觀行相應必得入於毗盧法界。如顯密圓通所稱者。亦已備矣。若龍樹菩薩弘揚准提讚云。准提功德聚寂靜心常誦。又云。遇此如意珠。定獲無等等。夫無等等者。菩提正果也。而寂靜心。則菩提正因也。謂寂靜心常誦又未聞以持誦而礙禪寂者也。第亦有專希福利。不求慧因者。此則世情太重。未免買櫝還珠之誚。夫如意珠而第世福之成就已耶。余故以淨業續之。願諸仁者發菩提心。毋掩衣中珠而辜此良遇可也。

  供佛利生儀

  夫祈道者。若非上供三寶。下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