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二者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  六者請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  八者常隨佛學  九者恒順眾生  十者普皆迴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接讚
  佛寶讚無窮。功成無量劫中。巍巍丈六紫金容。覺道雪山峰。眉際玉毫光燦爛。照開六道昏蒙。龍華三會願相逢。演說法真宗。
  (念佛上座) 鳴尺
  人人分上。本有彌陀。箇箇心中。總為淨土。了則頭頭見佛。悟來步步西方。上來啟建三時繫念淨業道場。今當第一時佛事已圓。如上殊勳。投入彌陀大願海中。專為亡靈(某)。求生淨土。但念自從無始。迄至今生。一念違真。六根逐妄。隨情造業。縱我為非。身業則殺盜邪淫。口過則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惡則常起貪瞋。深生癡愛。由茲三業。鉤鎖妄緣。常汩汩於塵勞。但茫茫於歲月。欲思出離。唯憑懺悔熏修之力。俾眼耳鼻舌身意之過愆。應念頓消。使色聲香味觸法之浮塵。即時清淨。又極樂求生。全憑發願。仰勞法眾。異口同音。敬為亡靈。至心懺悔發願。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今對佛前求懺悔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南無普賢王菩薩摩訶薩(三稱)
  上來懺悔發願已竟(鳴尺)。亡靈(某)當知。夫淨土之為教也。仰承阿彌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願力。攝取十方一切眾生。凡具信心者。皆得往生。信者。信有西方淨土。信有阿彌陀佛。攝取眾生之事。我等眾生。信有往生之分。然雖謂彌陀攝取眾生往生。要信唯是隨心自現。感應道交。究竟非從外得。如是信者。是為真信。信而無行。即不成其信。行者。棱嚴經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阿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如是行者。是名正行。行而無願。即不成其行。願者要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相應。是為大願也。信行願三。如鼎三足。缺一不可。今爾亡靈當知現前一念。本自圓常。信行願。原是自己本來具有。如是性德。今者但是本性光明顯發耳(鳴尺)。
  阿彌陀佛。無上醫王。巍巍金相放毫光。苦海作慈航。九品蓮邦。同願往西方(蓮池會三稱 第一時佛事已畢下座)。

  第二時(師與眾登座定維那師舉)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接誦阿彌陀經一遍)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
  (往生呪三遍蓮池會三稱) 鳴尺
  便就今朝成佛去  樂邦化主已嫌遲  那堪更欲之乎者  管取輪迴沒了時
  原夫徧十方是極樂世界。山光水色。似空合空。盡大地是清泰故鄉。華笑鳥啼。如鏡照鏡。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黃金臂晝夜常垂。惟許行人獨委。白玉毫古今不昧。全憑願者承當。所以道。萬法是心光。諸緣惟性曉。本無迷悟人。只要今日了。即今現前眾等。繫念第二時佛事。且了之一句。如何舉揚。
  瑠璃池上懸明月  菡萏華閒戲水禽
  (維那師舉)
  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  紺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  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念佛百聲維那舉讚)
  第一大願。觀想彌陀。四十八願度娑婆。九品湧金波。寶網交羅。度亡靈出愛河。(蓮池會三稱)。
  講演 鳴尺
  是心是佛將心念  念到心空佛亦忘  撒手歸來重檢點  華開赤白與青黃
  教中道。惟心佛亦爾。惟佛眾生然。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所謂心者。心有多種。曰肉團心。乃現在身中父母血氣所生者是。曰緣慮心。即現今善惡順逆境界上種種分別者是。曰靈知心。是混千差而不亂。歷三際以靡遷。炳然獨照。卓爾不羣。在聖不增。在凡不減。處生死流驪。珠獨耀于滄海。居涅槃岸。桂輪孤朗于中天。諸佛悟之。假名惟心。眾生迷之。便成妄識。是以佛即眾生。眾生即佛。且心外無佛。亦無眾生。唯迷悟之有間。故凡聖而逈異。豈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永嘉云。夢裏明明有六越。覺後空空無大千。既然如是。則經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總不出唯心淨土。本性彌陀也。由是而知。即今現前亡過(某)其生也蓮華朵朵。其歿也行樹重重。無一時不達蓮邦。無一念不依慈父。審如是。且道離此心佛眾生外。別有商量處也無。
  大圓鏡裏絕纖埃  碧藕華中有聖胎  遙望金沙池沼外  寶光常照玉樓臺
  (維那師舉)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