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養有九。兜率亦有三也。一有願有行得生。如天親菩薩等(有求生之願。又有利生之行)。二有行無願得生。如章安尊者等。及禪教諸師。不歸淨土者。多生此天。三有願無行得生。如白樂天居士等。凡於釋迦法中。精一戒。勤一行。一念稱名者。除百千萬億劫生死之罪。得生內院。否則。龍華會上。亦得道記。所謂綱而絕流。何隘之有。古云。要知佛法義。當觀時節因緣。所以緣在彌陀。彌勒不得不教生安養。緣在彌勒。彌陀不得不勸遇龍華。今之人壽至短。劫近刀兵(人壽減將十歲。刀兵劫起。今人壽當六十。與刀兵劫不遠矣)。徵瑞應於石城(萬曆丙午冬仲。紹興新昌縣石城山。石彌勒像足生五色優曇華)。人心洽於緇素(人因法末皆慕龍華)。兜率之教。得不興乎。偈云。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時人自不識。
  或謂往生安養。得遇果佛。是稱殊勝。彌勒既居補處。位在等覺後心。望彼彌陀。尚隔一間。何勝有哉。是不知佛智之難思也。經云。惟佛與佛。乃能究盡。故大智聲聞。不退菩薩。盡思度量。所不能知。且十方諸佛。諸大菩薩。皆住不思議如幻三昧。互為主伴。度脫眾生。是故七佛祖師。尚稱曼殊童子。樂邦補處。孰非正法如來。淨土。穢土。誠實相之空華。大身。小身。乃寂光之鏡像。釋迦既稱古佛。彌勒獨曰新成。當以聖人不思議幻。破我夢心。則我無始夢心。應時化為無上知覺。以幻修幻。乃曰真修。請以信歸。無勞辭辯。

  ○第二廣求良友

  世間有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人。有非常之人。乃能為非常之事。是故如來說最上乘法。是有最上乘之器以當之。若權小之機。必望涯而退。法華五千之徒。信不誣矣。所以欲聞龍華之道者。當擇大心行人。為我同願同行之益友。互相砥礪。則心鏡愈明。不復中躓。經云。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是以藥王。藥上。世為昆季之親。提婆達多。實造釋迦之道。雪峰。非巖頭終難悟徹。智者。因南嶽易得心開。譬夫蓬性曲也。或生蔴中而自直。葛質短也。苟托樛木而布雲。若投垂棘之璧於糞壤。則連城之貨必毀。徙芝蘭之種於魚肆。則襲衣之香亦滅。楞嚴云。一不清淨。眾不成就。友道之難。可不慎乎。法華三昧儀。止許十人已還。恐人之眾。有不肖者廁焉。今稍寬其數。多則二十五人。為二十五圓通也。次則為十二圓覺。其有宰官。居士。及善男子入社者聽。亦例數內。獨尼。與優婆夷。一不許入。有願修者。聽於尼寺。尼精舍。自依法結壇修之。
  然二十五人。務求其行朴志銳者。不必禪講俱通。今之善於講者。多放浪不羈。入則。恐排攪淨眾。有善通於禪講。尤能虗謹謙光。力修甘苦者。此又為我之上座矣。

  ○第三嚴持戒律

  器淨堪貯醍醐。芽焦不生甘露。照乘之珠。不產於溝壑。逕尺之璧。必蘊於崐崗。況不思議無上善法。不修尸羅而能荷擔者乎。我等生值斯世。魔子羣聚。假我衣服。凌滅正法。作師子蟲。若不精持波羅提木叉。何異彼魔。妄稱釋子也。故破戒之人。如處覆盆。三光不燭。白毫普照。非彼所緣。五千大鬼。掃其脚跡。諸天善人。如避糞穢。善芽焦殞。宿福日消。結火城因。非法王種。縱使發無上心。如欲魯而之楚。北轅而南其轍矣。故上生經是優波離請佛所說。意重戒也。經云。應持五戒。八齋。具足戒。又云。佛滅度後。四部弟子。欲生兜率天者。持佛禁戒。一日至七日。思念十善。行十善道。以是義故。特與行者。首約三章。
  第一。須於眾中。擇一臘高德茂。素所信重。曾於菩薩戒法師前受戒者。與我為授戒師。或於如來降生。成道涅槃。歡喜日。無論已受未受。一皆與授十重四十八輕戒。已受者。作增進上因。未受者。開正知見。
  第二。日日於世尊前。身著千佛大衣。誦菩薩心地品。一遍。令輕重法相。了然在心。如握貫珠。斯須不失。
  第三。自既得戒。復當展轉授受無窮。或自與受。或勉從師。與說持犯開遮深義。俾心開意解。入諸佛位。若眾中無堪作戒師者。得於佛菩薩形像前。自誓受戒。如梵網經說。有堪作戒師。戒師尤當虗己自謙。弗倚師尊。忽諸耆德。必以如幻三昧。彼此交貲。共出生死。稍執人我。便落羣邪。非三昧友也。應於朔望。布薩。二時受食。或應供之際。一依臘坐。苟越其次。經中所謂。兵奴外道之法也。有等朝得圓顱。暮躐大僧之上。自云。我年老大。彼等後生。既違佛制。宜擯黜之。
  (所云持犯開遮者。聲聞。止持作犯。菩薩。止犯作持。開者。大乘許見機得作。遮者。小乘不許見機。一皆禁止。此皆備在天台戒疏)。

  ○第四發菩提心

  依苦集滅道四諦。發四弘誓願也。眾生常淪苦海。外道終是苦因者。皆由不知上求下化之道也。不知上求。則凌人慠物。妄自尊大。不知下化。則惟知有己。不見有人。於是廣造深愆。墜諸沉溺。輪轉七趣。如蟻循環。二乘雖能習空。出離三界。不發心故。為空所縛。所以菩薩萬行。諸佛二嚴。非彼所有。是故我等欲生內院。值遇龍華。應發無上道心。廓其方寸。於生死海。作大寶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