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諦聚四十八品。

一心奉請四諦論(拜觀同上)  婆藪跋摩所造。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思擇品 略說品 分別苦諦品 思量集諦品 分別滅諦品 分別道諦品。

一心奉請解脫道論(拜觀同上)  羅漢優波底沙造。蕭梁扶南國沙門僧伽婆羅譯。
  因緣品第一 分別戒品第二 頭陀品第三 分別定品第四 覓善知識品第五 分別行品第六。謂欲行瞋行癡行 分別行處品第七 行門品第八。謂修十一切入。十不淨想。十念。四無量心。四大觀。食不耐想。如是四十八行 五神通品第九 分別慧品第十 五方品便第十一 分別諦品第十二。

一心奉請隨相論(拜觀同上)  德慧法師造。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解四諦十六行相。破外道我執。

一心奉請緣生論(拜觀同上)  隋南天竺沙門達摩笈多譯。
  聖者鬱棱伽造。明十二因緣義。

一心奉請大乘緣生論(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一心奉請十二因緣論(拜觀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淨意菩薩釋十二因緣。

一心奉請止觀門論頌(拜觀同上)  世親菩薩造。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七十七頌。明修不淨觀法門。

一心奉請金剛鍼論(拜觀同上)  宋中印度沙門法天譯。
  法稱菩薩。破婆羅門四韋陀論。

一心奉請彰所知論(拜觀同上)  元帝師癹合思巴造。釋教總統沙門沙羅巴譯。
  器世界品 情世界品。由釋十二支中。一一皆有五蘊。但從勝為名 道法品 果法品 無為法品。

一心奉請三法度論(拜觀同上)  尊者山賢造。東晉罽賓國沙門瞿曇僧伽提婆共慧遠譯。
  德品 惡品 依品。謂陰界入。

一心奉請四阿含暮抄解(拜觀同上)  阿羅漢婆素跋陀造。苻秦沙門鳩摩羅佛提等譯。
  功德三段。二惡三段。三依三段。略同上本。

一心奉請三彌底部論(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今附三秦錄。
  大意破我人知見。明中陰不無。而文不甚聯絡。

一心奉請分別功德論(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附後漢錄。
  釋增一阿含經序品中偈。及念佛等十種一法。次釋弟子品。各稱第一因緣。

一心奉請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優婆塞安玄共嚴佛調譯。
  說欲斷生死趣。度世道者。須却十二因緣事。

一心奉請辟支佛因緣論(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說八位辟支佛覺悟因緣。

一心奉請四品學法(拜觀同上)
  劉宋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一戒行備具。二多知經法。三能化度人。號真學。為上品。純行五戒。號承學。為中品。但持四戒。號依福學。為下品身所護。供養。於同學法。號散侍。為外品。

一心奉請異部宗輪論(拜觀同上)  世友菩薩造。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契譯。
  說佛滅百年。異執起。分二十部別。

一心奉請十八部論。及部異執論(拜觀同上)  失譯人名。第二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與上同本。
  西土小乘論。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八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九

  今於本朝工布查所譯造像量度經之後。東土撰述之前。取密宗所有一一曼荅囉之法。分條頂禮。以暢瑜伽之旨。水陸儀軌。本屬瑜伽。用呪十餘。皆有觀想。而唯存一禪定手印。今之通論。亦未強增。但真言宗全具三密。諸道場不用曼荼囉法結界。三業或偏重一二。若依法結界。則三密森嚴。一無可懈。如瑜伽燄口集要之類是也。此曼荅囉。有能入者得密部威神。能普入一切曼荅囉者。威神具足。今此壬字集。更分五部。一佛部。二金剛部。三蓮華部。四寶部。五羯磨部 佛部亦名灌頂部。蓮華部亦名法部。金剛部亦名僧部 佛部中又分出佛頂部 佛部前或又開瑜伽部 蓮華部中或又分觀音部文殊部 五部應五方。一方全具五也。

一心奉請瑜伽十八會經中所說一切曼荼囉(拜觀同上)
  瑜伽十八會經。皆毗盧遮那佛所說。金剛手菩薩。親於佛前。受最上義。後數百年。傳於龍猛。龍猛又數百年傳於龍智。龍智傳金剛智。挑其梵冊。東行翻譯流布。為此土初祖。適當唐開元時。金剛智得不空為二祖(不空傳慧朗)。宋時施護法堅。猶傳其法。元明絕響。日本國每有密宗門庭(日本佛法不純全。而亦頗有識力具足者)。中土希音。令人惆悵也。夫一切法以成就為準。非密力化現。則世相何所依。而出世之相何從開。而世出世不思性相用何由圓。密力之精。即第一義。密力之流露。即修多羅。密力之循序布施。即五部三壇真言手印觀想也。今欲於水陸道場。啟建虗空樓閣。招凡引聖。大慰於心。匪由密力。何克成就(或云顯密二教。密教先亡。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