諦譯。
  為顯法空故。說諸法無自性品。謂依三性。說三無性。此出無性論中。

一心奉請顯識論顯識品(拜觀同上)  真諦譯。
  明三界但有二種識。一者顯識。即是本識。二者分別識。即是意識。顯識起分別。分別起熏習。熏習起顯識。故生死流轉。又云。一執著分別性熏習。增長阿賴耶識。二觀習真實性熏習。損阿賴耶識。

一心奉請轉識論(拜觀同上)  真諦譯。
  明轉識有二種。一轉為眾生。二轉為法。此二實無。但是識轉作二相貌。次明能緣有三種。一果報識。即阿梨耶。二執識。即阿陀那。三塵識。即六識。及明相應心所等。

一心奉請大乘起信論(拜觀同上)  馬鳴菩薩造。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一作因分。明造論因緣有八種 二立義分。有二。一有法。謂一切眾生心。二法。謂體相用三大 三解釋分。有三。一顯示實義。依於一心。有真如生滅二門。二對治邪執。治人法二種我見。三分別修行正道相。信成就發心。解行發心。證發心 四修信分。謂有四種信。真如及三寶。修五門行能成此信。一施二戒三忍四精進五止觀。又明求生淨土。得不退轉 五利益分。

一心奉請大乘起信論(拜觀同上)  蕭梁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與上略同。

一心奉請大宗地玄文本論(拜觀同上)  馬鳴菩薩造。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歸依德處無邊大決擇分第一 歸依德處因緣大決擇分第二。此二是序分也 一種金剛道路大決擇分第三。明五種本位。一者無超次第漸轉位。謂五十一位。如次無超轉。一中具一切。名為漸轉位。二者無餘究竟總持位。五十一位中。隨其先得入。攝一切一切。名無餘究竟。回向則信心。信心則佛地。佛地則十地。究竟有何次。三者周遍圓滿廣大位。五十一種位。無前後一時。俱轉俱行故。名周遍圓滿。四者一切諸法俱非位。諸無量無邊。一切種種位。皆悉非建立。名俱非位地。五者一切諸法俱是位。一切種種法。無非金剛身。以一身義故。名為俱是位 金剛寶輪山王大決擇分第四。乃至大不可思議重重不可稱量阿說本王大決擇分第三十六。以上三十四分。正名玄文本論 較量功德讚歎信行現示利益大決擇分第三十七 較量過患訶責誹謗現示罪業大決擇分第三十八 現示本因決定證成除疑生信大決擇分第三十九 勸持流通發大願海大決擇分第四十。此四分皆是流通。

一心奉請十二門論(拜觀同上)  龍樹菩薩造。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觀因緣門第一 觀有果無果門第二 觀緣門第三 觀相門第四 觀有相無相門第五 觀一異門第六 觀有無門第七 觀性門第八 觀因果門第九 觀作者門第十 觀三時門第十一 觀生門第十二 以此諸門得入空義。

一心奉請菩提心離相論(拜觀同上)  龍樹造。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由大悲為體。達蘊處界等諸相。唯心所現。成就第一空義。則能以眾生為所緣境。現種種相。說種種法。皆真實義。

一心奉請菩提資糧論(拜觀同上)  聖者龍樹本。比丘自在釋。隨南天竺沙門達摩笈多譯。
  明般若波羅蜜。為菩提初資糧。乃至第十度。四無量心。五悔勝行。勿於他菩提起瞋心。勿謗所未解甚深經。善修三解脫門。應勤精進。持戒習定。修三十七菩提分法。種三十二大人相業。及諸種種菩薩行等。

一心奉請發菩提心論(拜觀同上)  天親菩薩造。姚秦三藏沙門鳩摩羅什譯。
  勸發品 發心品 願誓品 檀那波羅蜜品 尸波羅蜜品 羼提波羅蜜品 毗離耶波羅蜜品 禪波羅蜜品 般若波羅蜜品 如實法門品 空無相品 功德持品。

一心奉請廣釋菩提心論(拜觀同上)  蓮華戒菩薩造。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引諸經以明大悲為本。慧及方便。一切時常行。及明聞思修三慧。

一心奉請菩提心觀釋(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略釋菩提心。非性非相。無生無滅。非覺非無覺等。

一心奉請大乘法界無差別論。及大乘法界無差別論(拜觀同上)  堅慧菩薩造。唐于闐國沙門提雲般若譯。二本同。第二亦名如來藏論。
  明菩提心。略說有十二種義。

一心奉請壹輸盧迦論(拜觀同上)  龍樹菩薩造。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明一切法無常。自體空。自體空。不離無常。非離諸行而有無常。

一心奉請十頌如理論(拜觀同上)  龍樹菩薩造。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明諸法離有無二邊。不可說有性。不可說無性等。

一心奉請大乘二十頌論(拜觀同上)  龍樹造。施護譯。
  略明第一義無生隨轉而無性義。

一心奉請大乘破有論(拜觀同上)  龍樹造。施護譯。
  略說諸法無生。從分別起。

一心奉請方便心論(拜觀同上)  龍樹造。後魏西域沙門吉迦夜與曇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