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釋迦涅槃已來。始有二千餘年。全未擬來。不可候待。眾生命短。恐沈苦海。多劫受殃。不值彌勒。今阿彌陀佛現在說法。住極樂世界。廣度眾生。歸依西方。早證道果矣)。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  南無西方阿彌陀佛  南無當來彌勒佛  南無普光佛  南無普明佛  南無普淨佛  南無多摩羅跋栴檀香佛  南無栴檀光佛  南無摩尼幢佛  南無歡喜藏摩尼寶積佛  南無一切世間樂見上大精進佛  南無摩尼幢燈光佛  南無慧炬照佛  南無海德光明佛  南無金剛牢強普散金光佛  南無大強精進勇猛佛  南無大悲光佛  南無慈力王佛  南無慈藏佛  南無栴檀窟莊嚴勝佛  南無賢善首佛  南無善意佛  南無廣莊嚴王佛  南無金剛華佛  南無寶盖照空自在王佛  南無空虗寶華光佛  南無琉璃莊嚴王佛  南無普現色身光佛  南無不動智光佛  南無降伏諸魔王佛  南無才光明佛  南無智慧勝佛  南無彌勒仙光佛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問曰
  厭苦生極樂  豈是有慈悲
  答曰
  欲得治他病  先須還自醫
  (十疑論第一云。問曰。諸佛菩薩以大悲為業。若欲救度眾生。秖應願生三界。於五濁三塗中。救苦眾生。因何求生淨土。自安其身。捨離眾生。則是無大慈悲。專為自利。障菩提道。天台智者答曰。菩薩有二種。一者久修行菩薩道。得無生忍者。實當所責。二者未得已還。及初發心凡夫。凡夫菩薩者。要須常不離佛忍力成就。方堪處三界內。於惡世中。救苦眾生。故智度論云。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眾生者。無有是處。何以故。惡世界煩惱。自強無忍力。心隨境轉。聲色所縛。自墮三塗焉。能救眾生。假令得生人中。得作國王大臣富貴自在。縱遇善知識。不肯信用。貪迷放逸。廣造眾罪。乘此惡業。一入三塗。經無量劫。從地獄出。受貪賤身。若不逢善知識。還墮地獄。如此輪迴。至於今日。故維摩經云。自疾不能救。豈能救諸疾人。又智度論云。譬如二人各有親眷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為無方便。彼此俱沒。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得脫水溺之難。新發意菩薩亦復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眾生。為此常須近佛。得無生忍已。方能救眾生。如得船者也)。
  問曰
  臨終佛現處  邪正如何知
  答曰
  天魔不敢現  是佛更休疑
  (白蓮集云。問曰。善境現時。其事不定。或邪或正。臨終現時。如何辨明。苟若不識。如何去取。答曰。念佛往生之人。得諸佛護念。故魔不敢現。現者定是佛境故。稱揚諸佛功德經云。若有得聞無量壽如來名者。一心信樂。持諷誦念。其人當得無量之福。永當遠離三塗之厄。臨命終時。一心信樂。念不忘捨。阿彌陀佛將諸比丘往人前。魔終不能毀壞斯等正覺之心。所以者何。其佛世尊興立大悲。誓度一切無量眾生。亦復護持十方世界一切眾生)。
  問曰
  無量人將化  彌陀豈遍知
  答曰
  如月處虗空  處處蒙光輝
  (龍舒文云。問曰。修行精進者。臨終之時。佛與菩薩來迎。且如十方世界。有無量眾生精進焉。能皆知期。而往迎乎。答曰。佛身如月。影現眾水。水清而現。故無前後去來。故古人云。大願聖人從淨土來。來實無來。深心凡夫。往淨土去。去實無去。彼不來此。此不往彼。而凡聖會遇。兩得交際。彌陀光明如大圓月。徧現十方。水清而靜。則月現金體。月非趣水而遽來。水濁而動。則月無定光。月非捨水而遽去。在水則有清濁動靜。在月則無取捨去來矣)。
  問曰
  西方十萬億  路遠恐難歸
  答曰
  夢魂遊萬里  何況仗佛威
  (十疑論第九云。問曰。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凡丈劣弱。云何可到。答曰。為對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說耳。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但使眾生淨土業成者。臨終在定之心。即是淨土受生之心。動念即生淨土。所以觀經云。彌陀佛國去此不遠。又業力不可思議。一念即生彼。不須愁遠。又如人夢。身雖在牀。而心意識遍至他方。一切世界如平生不異也。生淨亦亦爾。動念即生。不須疑也。又彌陀鈔。間曰。觀經云。西方不遠。且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今云不遠者何也。答曰。有二義。一往生不遠。觀經云。如彈指頃即得往生彼國。二相迎不遠。經云。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又遠近相對信念。即近不信。即遠也)。
  問曰
  若負殺生債  冤業豈能離
  答曰
  往生成佛後  同度更無疑
  (龍舒文云。問曰。人平生為惡。殺害眾生。苦虗人民。臨死念佛。亦得往生。其所殺所害之眾生。懷冤枉之心。何時而可解乎。答曰。生淨土得道之後。皆能度脫一切怨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