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必居大僧后见佛。不如用神力变作转轮圣王,千子围绕。”最初见佛,果满其愿。世尊才见乃诃云:“莲花色比丘尼,汝何得越大僧见吾?汝虽见吾色身,且不见吾法身。须菩提岩中宴坐,却见吾法身。”

  师云:“且道色身外别有法身、法身外别有色身耶?老瞿昙既已欺他女子,又复诬彼比丘。若据老僧看来,须菩提与莲花色比丘尼总未曾梦见佛身在。”

  颂曰:“汉武求仙不得仙,王乔端坐却升天。宝阶断后空岩寂,满塞黄烟夹暮烟。”

  世尊一日敕阿难:“食时将至,汝当入城持钵。”阿难应诺。佛云:“汝既持钵,须依过去七佛仪式。”阿难便问:“如何是过去七佛仪式?”佛召阿难,难应诺。佛云:“持钵去。”

  师云:“有人道:‘世尊如是召,阿难如是应,何等分明?’恁么会还得也无?既已不许恁么,毕竟如何是七佛仪式?速道速道。道得,不妨破瓦碗吃饭,不然,虽终日持钵,与破瓦碗何别?”

  颂曰:“赤骨律,饥便要餐饱则不,东家打饼西家茶,管他七佛非七佛。”

  世尊因耆婆善别音响,至一冢间见五个髑髅,乃敲一髑髅问耆婆:“此生何处?”耆云:“生人道。”世尊又敲一云:“此生何处?”耆云:“生天道。”世尊又别敲一云:“此生何处?”耆罔知生处。

  师云:“耆婆非但第三个不知生处,先答生人、生天早错了也。若作耆婆,待世尊打头问‘此生何处’,但叉手云:‘深领此问。’”

  颂曰:“不落宫商调,聋人那得闻?子期归去后,千古黑漫漫。”

  六祖初参黄梅,梅问:“你自何来?”祖云:“岭南。”梅云:“欲须何事?”祖云:“唯求作佛。”梅云:“岭南人无佛性,若为得佛?”祖云:“人有南北,佛性岂然?”

  师云:“若作祖师,才见道‘岭南人无佛性,若为得佛’,便礼拜云:‘谢师授记。’”

  颂曰:“问处分明答处亲,欲求作佛枉劳神。自传衣钵重遭屈,直至于今不得伸。”

  六祖因僧问:“黄梅意旨甚么人得?”祖云:“会佛法人得。”僧云:“和尚还得不?”祖云:“我不得。”僧云:“和尚为甚不得?”祖云:“我不会佛法。”

  师云:“道会佛法,头上安头;道不会佛法,又是斩头求活。毕竟如何得黄梅意旨聻?”以拄杖赶散。

  颂曰:“会与不会何交涉?黄梅意旨少人知。请看树上金衣子,又唤春风过别枝。”

  佛陀波和尊者游台山见一老人问:“向甚处去?”者云:“台山礼文殊去。”老人云:“大德见文殊还识不?”者无对。

  师云:“当时若见恁么道,但云:‘祗如文殊还识某甲也无?’”又云:“文殊文殊。”

  颂曰:“文殊岂有二文殊?寻到台山也大迂。昨夜雪晴云破处,一钩新月小空虚。”

  赵州问:“座主讲甚么经?”主云:“《涅槃经》。”州云:“问大德一段义得不?”主云:“问甚么义?”州以脚趯空一趯,吹一吹,云:“者个是什么义?”主云:“经中无此义。”州云:“脱空谩语汉。此是五百力士揭石义。”

  师云:“且道是此义不是此义?座主若具眼,待渠问‘这个是甚么义’,但向道:‘少卖弄。’或云:‘久知和尚有此机关。’不特勘破赵州,免令错下注脚。”

  颂曰:“口里无牙,脚底无筋。赵州老汉,少喜多嗔。”

  赵州问僧:“发足甚处?”僧云:“雪峰。”州云:“雪峰有何言句示人?”僧云:“寻常道:‘尽十方世界是沙门一只眼,你等诸人向甚处屙?’”州云:“阇黎若回,寄个锹子去。”

  师云:“彼彼相助。”

  颂曰:“对面不相识,千里却同风。若无河北轮刀手,谁解帮扙老雪峰?”

  紫湖门下立牌,牌上书云:“紫湖有狗,上取人头,中取人腰,下取人脚。拟议则丧身失命。”有新到才相看,湖便喝云:“看狗。”僧才回首,湖便归方丈。

  师云:“紫湖可谓老婆心切,争奈无人舍命?”李居士请师于看狗处下语,师直前一掴。又云:“幸是老僧。”又云:“业畜不得无礼。”又于地上作[○@犬]相,随以脚抹却。又以手举腰带云:“个是五百文买底。”

  颂曰:“紫湖一只狗,牙长善抖擞。谁论跖与尧,弥勒遭一口。”

  睦州因秀才相看云:“会二十四家书。”州以拄杖空中点一点云:“会么?”秀才罔措。州云:“又道会二十四家书,永字八法也不识。”

  师云:“睦州者一点,莫道秀才家,便是佛来也不敢正眼觑着。”又云:“如虫御木。”

  颂曰:“一点分明露,其如识字多。若将八法论,鹞子过新罗。”

  叶县省禅师问僧云:“日暮投林,朝离何处?”僧云:“某甲不曾学禅。”师云:“生身入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