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家宝已耶。

  题朱太史修南浔报国寺疏后

  湖州南浔报国古刹。始建于宋。五百余年。殿圮久矣。缁白过而不问。无唱导者。寺沙弥某发愿重修。誓断一臂。以坚众志。朱太史为文以鬯之。寺僧持过径山。予三复之。大有感焉。谓帝王陵墓。多属丘墟。而佛刹虽颓尚在。即金谷铜驼。类可知矣。谚云。千年田地。八百主人。谁氏之子。能守数百年之业者乎。抑有后。能如沙弥之舍身世业而重轻者乎。经云。佛刹坚固。金刚所成。以有龙神守之。弟子世之。推原其始。皆众施赀财。即千秋不泯。以较世业之久近。皎然明甚。人皆知沙弥断臂。誓兴佛刹。殊不知沙弥一臂。为众檀那世守不朽之业也。明哲君子。能舍不坚之财。置坚固地。则后千百年功德不朽。赖沙弥一臂以守之。尤胜子孙伯什也。况福量如空乎。公云。荒冢赖佛寺以久存。诚为法眼。予知达人先唱。则众起而响应。观此金刹立成。当若天帝之拈一茎草。即是沙弥现千手眼。也。

  题华山隆昌寺铜殿二碑文后

  予友妙峰师。早从法界观入道。故生平建立。皆从普贤行愿。法界心中流出。无论一往功德。即铜殿因缘可见矣。以峨嵋普陀五台三山。乃三大士菩提场。为真丹利生最胜处。各范铜殿一座。以奉尊像。其南海偶以缘阻。遂置于金陵之华山。盖赖 圣祖宠灵。故感 圣母 圣上洪慈。为布金檀越。得与三山并。缘亦希有。其庄严妙丽。殿堂广博。予以业力迁讹。未获瞻礼。适于焦太史。黄祠部。二宰官碑文。毫端三昧。具见一毛端头。现宝王刹。讵不信欤。三灾弥纶。行业湛然。盖愿力所持。当与法界等矣。

  题盂兰盆真慈达孝卷

  经云。大孝释迦尊。累劫报亲恩。以释迦多世修行之时。皆是报亲之地。故梵网经云。孝名为戒。谓孝顺父母。乃至一切众生。然戒为成佛之本。而孝又为戒本。是知诸佛菩萨。救度众生。出诸苦恼。皆修孝顺之行也。以众生历劫生死。出没六道。舍身受身。无一类而不经过。是无一类而非曾经之父母。且众生度尽。方受证菩提。故所度众生。一一出苦。皆菩萨所尽孝道之心也。又岂可以一生一身而言哉。即目连所救一生之母。未尽如来之达孝也。教有水陆斋会。为报亲设。以尽法界。所有水陆空行。乃至三途六道。无不愿出苦沦。此虽像教。是衍如来大孝之本也。京僧离幻。持建盂兰盆卷请益。予题之曰。真慈达孝。盖盂兰以广戒本之意。缁白知此。岂可以泛泛世法观之耶。

  吊辽阳将士文题辞

  幻人衰朽骨立。匿影空山。掩室以休。适豫章陶君相如过访。语及时事。及出和张太史吊辽阳将士文。且属为引。幻人三复而叹曰。此古今豪杰忠义之士。精神相感于形骸之外。固非世谛恒情也。故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者何也。即此心之性真也。光明广大。终古常然。若认假而失真。则与草木同腐朽。虽生不生。何益哉。苟能守志忘形。形忘而心存。当与日月争光矣。此古忠臣义士。以身殉国。则国为身。以身殉天下。则天下为身。所以忠义之气。充塞宇宙。凛凛而不昧者。固其所也。今观两将军之死得其所。则能兴一时仁人君子之感。不夺者志。不晦者心。所谓求仁得仁。虽死可无遗憾矣。予读太史之文。心血迸洒。慷慨悲歌激烈之气。萧萧如在易水之上也。将见豪杰之士。由此一鼓而兴起者。竦动义概。竭忠效死。以捍社稷。端有望于今日也。岂直为文而已哉。

  题龙树庵主济川传公传后

  历观古豪杰之士。以一身殉国家之急。卒以忠义表于世。以丈夫称者。古今不多见。岂独方内然哉。方外亦以之。予读传公传。深有感焉。若夫伽蓝所在。乃法界之封疆也。吴门之华山。封疆之一隅也。时公为居士。遂毅然弃妻子。剃发为弟子。以身殉佛土。竟保全以弃去。岂非丈夫之事哉。若夫功成而不居。又古之所难也。语曰。夫惟不居。是以不去。公实有焉。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三十二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三十三

    侍 者  福 善 日录
    门 人  通 炯 编辑
    岭南弟子 刘起相 重较

  赞
  然灯古佛赞(有引)

  然灯古佛。释迦之师也。往昔有缘。无心而遇。因布发掩泥。持青莲花而作供养。得蒙授记。遂证菩提。今睹光像。钦渴翘仰。焚香作礼。以偈赞曰。
  稽首然灯。吾师之师。妙用无极。故我归依。白日丽天。万象斯鉴。满月寒空。众星齐现。明所不明。照其不照。惟此智灯。光明朗耀。秉法王令。佩实相印。盘石晏安。十方镇静。其心如空。靡所不容。有扣之者。响若洪钟。其容湛寂。恬然凝谧。瞻之仰之。诸障顿息。缘会而遇。无心而得。绀发满头。青莲一叶。布发掩泥。志诚归命。持花作供。贵乎清净。无上菩提。当蒙授记。罔象玄珠。不容思议。心心相印。光光互融。慧命无量。功德无穷。

  贝叶佛母赞(有引)

  粤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