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于缘起中。智断证修染净因果纤毫不滥。虽复不滥。一一无性。故非实我实法也。今既拨无俗谛。又岂得成真谛哉。且此论前文有云。诸心心所。依他起故。亦如幻事。非真实有。为遣妄执心心所外实有境故。说唯有识。若执唯识。真实有者。如执外境。亦事法执。又后文云。如前所说。识差别相。依理世俗。非真胜义。真胜义中。心言绝故。则与般若有何差别。当知执为实有。成增益谤。执为非实。成损减谤。谤虽是同。善恶仍异。起有见者。不拨因果。犹在人天。但不能出二种生死。起空见者。拨无因果。堕大险难。决定永沉三恶道苦。故曰。得则龙女顿成佛。失则善星生陷坠。鼠即鸟空。名为谤真般若。故似比量。名为毒智也。然宗镜云。清辨为成有。故破于有。护法成空。故破于空。菩萨造论如用药。本为除病。而众生执药成病。菩萨亦奈之何。故此空有二门。不执。则分而愈合。合则双美。茍执。则会而愈离。离则两伤。学者。不可不慎思而明辨也。二斥异解竟。
  
   (丑)三总结成。
  
  故应信有能持种心。依之建立染净因果。彼心即是此第八识。
  
  初持种心竟。
  
   (子)二异熟心。是约果相而言之也。
  
  又契经说。有异熟心。(是)善恶业(所)感(之果)。若无此(第八)识。彼(经所谓)异熟心。不应有故。谓眼等识。有间断故。非一切时是业果故。如电光等。非异熟心。
  
  此先立二量以显转识非异熟心也。一云。眼等识是有法。非异熟心宗。因云。有间断故。喻如电光等。二云。眼等识是有法。非异熟心宗。因云。非一切时是业果故。喻如电光等。盖一分无记眼等识。是满业所感之果。名异熟生。若起善恶之眼等识。即非业果故也。
  
  异熟不应断已更续。彼命根等。无斯事故。
  
  此重释有间断故之因。所以不得为异熟也。谓若计转识为异熟者。既是异熟。则不应断已更续。彼寿与暖。从来无断已更续之事故。命根。即寿。等。即等取于暖。盖暖是识之相分。命根依识假立。同是异熟所摄。异熟寿暖。尚不可断已更续。异熟心体。岂可断已更续耶。转识定非彼经所说异熟心也明矣。
  
  眼等六识(之中。虽有一分无记报法。是善恶满)业(之)所感者。(然而)犹如声等。非恒续故。(但)是(从)异熟生。非真异熟。
  
  此重释非一切时是业果故之因。所以不名真异熟也。谓有问曰。善恶六识。非异熟心可矣。业所感之无记六识。何不得为异熟心耶。今立量云。业所感无记六识是有法。非真异熟宗。因云。非恒续故。喻如声等。言是异熟生者。依真异熟。总报藏识。得有满业所感别报。皆名为异熟无记也。
  
  定应许有真异熟心。(是)酬(彼)牵引业(因之果)。遍而无断。(能)变为(根)身器(界)。作有情依。(以)身器离(此真异熟)心。理非有故。不相应法。无实体故。诸转识等。非恒有故。若无此(第八真异熟)心。谁变身器。复依何法。恒立有情。
  
  此承上二量。极成转识非异熟心。而申明真异熟心。必指第八识也。不相应法。本无实体。故不应说命根为异熟心。余可知。
  
  又在定中。或不在定。(不在定。则)有别思虑。(在定中。则)无思虑时。理有众多身受生起。此(等心受生起)。若(是)无者。不应后时(因无思虑。则)身有怡适。或复(因别思虑。则身有)劳损。若不恒有真异熟心(执受此身。则)彼(后时之)位。如何有此(或怡适。或劳损之)身受。(故知除非是佛则已。若)非佛(之九界)。起余善心等位。必应(与彼善恶同时)现起真异熟心。(问曰。佛何独无异熟心耶。答曰)。如许起彼(异熟)时。(即)非(是)佛。(但是九界)有情故。由是(九界有情)。恒有真异熟心。彼心即是此第八识。
  
  此又约先时心行差别。能令后时身受不同。以验真异熟心之功能也。且如有人入定。无别思虑。则其身怡适。然正入定时。已忘其身。幷不知身之怡适。若无真异熟心。与彼定心同时现起。执受此身。则于出定之后。定法已谢。身不应仍有怡适。由有真异熟心与定同转。受定所熏。故使出定之后。身仍怡适耳。又如有人不定。多别思虑。则其身劳损。然正思虑时。亦忘其身。幷不知身之劳损。若无真异熟心。与彼思虑同时现起。执受此身。则于思虑歇后。既不思虑。身不应仍有劳损。由有真异熟心。与彼思虑同转。受彼思虑所熏。故使思无歇后。身尚劳损耳。余皆可知。二异熟心竟。
  
   (子)三界趣生体。谓三界五趣四生之体也。前明因果相酬。此言趣生之体。以有因果。必有体故。
  
  又契经说。有情流转五趣四生。若无此(第八)识。彼(五)趣(四)生(之)体。不应有故。谓要(须)实有。恒徧。无杂。彼(具四义之)法。(方)可立(为)正实(五)趣(四)生(之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