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已。后复起时。藏识末那既恒相续。亦应与彼(意识)为开导依。若(谓)彼(意识但)用前(时)自类开导。(则)五识自类何不许然。此(五识)既不(许)然。彼(意识)云何(独)尔。
  
  藏识末那。何得为意识开导依。一谬也。用前自类开导本是。而反破之。二谬也。彼不许五识自类开导本非。而反印之。三谬也。
  
  平等性智相应(之)末那。初起(之时)。必由第六意识(入二空观)。亦应用彼(第六)为开导依。圆镜智俱(之)第八净识。初必六七方便引生。又异熟心。依染污意。或依悲愿相应善心。既尔。必应许第八识。亦以六七为开导依。由此彼(初家)言。都未究理。
  
  染污意。即第七识。悲愿相应善心。即第六识。谓菩萨由此悲愿。长劫利生。不取涅槃。故异熟心。亦以此为开导依也。此义全谬。
  
  应说五识。前六识内随用何识为开导依。第六意识。用前(念之)自类。或第七八为开导依。第七末那。用前(念之)自类。或第六识为开导依。阿陀那识。用前(念之)自类。及第六七为开导依。皆不违理。由前说故。
  
  谬处偏多。至下自明。第二家解竟。
  
   (丑)第三家正解。
  
  有义。此(第二)说。亦不应理。开导依者。谓(一者必)有。(二者是)缘(虑)法。(三者自在)为主。(四者)能作等无间缘。(具)此(四义。能)于后生心心所法开辟引导。名开导依。此但属心。非心所等。
  
  此正释开导依之义也。有者。简不相应行。非实有故。缘法者。简色及无为。不能有缘虑故。为主者。简心所依他。不自在故。等无间者。简异类得俱起故。
  
  若此(前念)与彼(后念)无俱起义。说此(前念)于彼(后念)有开导力。一身八识既容俱起。如何异类为开导依。若许(异类)为(开导)依。应(八种识)不俱(时)起。便同(小乘)异部(所执)心不幷生。又一身中诸识俱起。(或二或三乃至七八)。多少不定。若(谓此依唯遮多少。不拣异类。皆)容互作等无间缘。(则)色(根)等(与心异类幷生。亦复)应尔。(皆可互作等无间缘)。便违圣说等无间缘。唯心心所。然摄大乘说。色亦容有等无间缘者。(乃)是纵夺(之)言。谓假纵小乘色心前后有等无间缘。(以)夺(其互为)因缘(之执)故(耳)。不尔。等(之一)言。应成无用。若谓等言非遮(力用)多少。但表同类。(故色同类。亦有等无间缘者。又)便违汝(先所)执。异类识作等无间缘(矣)。
  
  此破前互为开导之谬也。然摄大乘下。转释伏难。难曰。若等无间缘。唯心心所有之。则摄大乘论。何故说色容有等无间缘。今释之曰。摄大乘论。为破小乘妄执色心前后相续为因缘性。故纵许云。色心前后相生。但应容有等无间缘。无有因缘义也。设不尔者。等无间之等字。便为无用。以等乃齐等之义。一遮多少。二表同类。一遮多少者。谓心用多。色用少。故心但与心作等无间缘。不与色作等无间缘。色用既少。故无等无间缘之义。二表同类者。如前眼识。于后眼识。名为同类。若望耳鼻等识。便非同类。余可知。
  
  是故八识。各唯自类为开导依。深契教理。自类必无俱起义故。心所(之)此(等无间)依。应随(相应之)识(而)说。虽心心所。异类幷生。而互相应。和合似一。定俱生灭。事业必同。一开导时。余亦开导。故展转作等无间缘。诸识(相则必)不然。不应为例。然诸心所。非开导依。于所引生。无主义故。
  
  先承前破谬结成正理。次辨心所之开导依。应设难云。若等之一言必表同类者。诸心所法。与相应心王异类幷生。何容随识说耶。今释之曰。而互相应等故。事。谓所依体。业。谓所作用。如眼识相应诸心所法。定与眼识同依眼根。定与眼识同缘色尘。余可例知。言一开导时。余亦开导者。如眼识与触俱生之时。则受想思等乃至或善或染皆随生也。展转作等无间缘者。约诸心所互相引生也。诸识相望。幷无相应和合定俱生灭事业必同之义。故不应以心所为例。妄许展转为等无间缘也。然诸心所下。简依缘义宽狭不同。若云等无间缘则宽。故心所可以互作。若云开导依则狭。故心王名依。心所非依。以其不能为主故也。
  
  若(谓诸)心(相应之)心所等无间缘。(亦但)各唯自类。(不由心王及余心所异类引生。则)第七八识初转依时。相应信等(之)此(等无间)缘便阙。(以七八二识未转依时。无信等故)。则违圣说诸心心所皆四缘生。
  
  有因前文等表同类之语。不许心所异类引生。故此释之。
  
  无心睡眠闷绝等位。意识虽断。而后起时。彼开导依即前自类。间断五识。应知亦然。(问曰。既久间断。何名无间。答曰。但以)无异类心于中为隔。(即)名(为)无间故。(问曰。前念灭时。后念尚无。何所开导。今识生时。前念非有。何能开导。答曰)。彼先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