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三往方成。第二牛头栴檀。第三金。第四玉。第五铜像。凡夫今见止在下重。上四重闭。石窟映彻见人藏腑。第六百年有佛柰遮阿罗汉。生已母亡。生扶南国。念母重恩。从上重中取小檀像令母供养。母终生杨州。出家住新兴寺获得三果。宋孝武征扶南获此像来。都亦是罗汉神力。母今现在。时往罗浮天台西方诸处。昔法盛昙无竭者。再往西方。有传五卷。略述此像。何忽云罗什法师背负而来耶。

  宣师因问。什师一代所翻之经。人多偏乐受持转盛何耶。答曰。其人聪明善解大乘。以下诸人同时翻译者并。俊乂一代之宝也。绝后光前仰之所不及。故其所译以悟达为先。得佛遗寄之意也。

  又问。俗中常论。被秦姚兴抑破重戒。云何得佛意耶。答曰。此非悠悠凡所筹度。何须评论。什师德行位在三贤。所在通化删繁补阙。随机而作。故大论一部十分略九。自余经论例此可知。冥祥感应历代弥新。深会圣旨罕逢难遇。又蒙文殊指授令其删定。特异常伦。岂以别室见讥顿亡玄致者也。

  又问邡州显际寺山出石像者何代所立。答曰。像是秦穆公所造。像元出处是周穆王造寺处也。佛去世后。育王第四女造。又造像塔于此供养。于时此寺有一二三果人住中。秦相由余常所奉敬。往者迦叶佛时。亦于此立寺。是彼沙弥显际造也。仍将本名以显寺额。

  又问。今玉华宫南檀台山上有砖塔。面别四十步。下层极壮。四面石龛。傍有碎砖。又有三十余窑砖。古老莫知何代。然每闻钟声。答曰。此穆王寺也。名曰灵山。至育王时。敕山神于此造塔。西晋末乱五胡控权。刘曜京都长安数梦。此山佛现在砖塔中。坐语曜曰。汝少饮酒莫耽色欲。黜去邪佞进用忠良。曜不能从。后于洛阳酒醉落马。为石勒所擒。初曜因梦所悟令人寻山访之。遂见此像坐小砖塔。与梦符同。便毁小塔更造大者。高一十九级。并造寺宇极存壮丽。寺名法灯。度三百僧住之。曜没赵后。寺有四十三人修得三果。山神于今塔后。又造一寺供三果僧。神往太白采取芝草。供养圣僧皆获延龄。寺今现在。凡人不见。所闻钟声即是寺钟也。其塔本基虽因刘曜。仍是穆王立寺之处也。又是迦叶如来之古寺也。至贞观年中。于玉华北慈乌川山上。常见群鹿来集其所。逐去还来。有人异之。于鹿集处。掘深一丈获一石像。长一丈许。现今供养。

  又问。荆州前大明寺栴檀像者。云是优填王所造。依传从彼摸来将至梁朝。今京师复有。何者是本。答曰。大明是其本像。梁高祖崩像来荆渚。至元帝承圣三年周平梁。后收簿国宝皆入北周。其檀像者有僧珍师。藏隐房内。多以财物赠遗使人。像遂得停。至隋开皇九年。文祖遣使人柳顾言往迎。寺僧又求像令镇荆楚。顾是乡人。从之今别刻檀。将往恭旨当时访匠得一婆罗门僧。名真达。为造。即今西京大兴善寺像是也。亦甚灵异。本像在荆州。僧以漆布漫之。相好不及真者(本作佛生来七日之身今加布漆乃壮年状故殊绝异本也)大明本是古佛住处。灵像不肯北迁故也。近有长沙义法师。天人冥赞。遂悟开发剥除漆布。真容重显。大动信心。披觌灵仪。全檀所作本无补接。光趺殊异。象牙雕刻卒非人工所成。兴善像身一一乖本。

  又问。涪州相思寺侧多有古迹。篆铭勒之不识其缘。此事云何。答曰。此迦叶佛时有山神。姓罗名子明。蜀人也。旧是持戒比丘。生憎破戒者发诸恶愿。令我死后作大恶鬼啖破戒人。因愿受身。作此山神。多有眷属。所王土地。东西五千余里。南北二千余里。年啖万人以上。此神本曾为迦叶佛兄。后为弟子。彼佛怜愍故来教化。种种神变然始调伏。与受五戒随识宿命。因不啖人。恐后心变故佛留迹。育王于上起塔在山顶。神便藏于石中。塔是白玉所作。其神现在。其郭下寺塔育王所立。见付嘱仪。

  又问。南海循州北山兴宁县界灵龛寺多有灵迹。此乃文殊圣者弟子。为此山神多造恶业。文殊愍之便来教化。遂识宿命。请为留迹。我常礼事得离诸恶。文殊为现。今者是也。于贞观三年。山神命终生兜率天。别有一鬼来居此地。即旧神亲家也。大造诸恶。生天旧神怜之。下请文殊。为现小迹以化后神。又从正法故。今此山大小迹现莫匪有由焉。见付嘱仪。

  又问。沁州北山石窟佛。常有光明。此像出来久近耶。答曰。此窟迦叶佛释迦佛二时备有。往昔周穆王弟子造迦叶佛像。

  又问。渭南终南二山有佛面山七佛涧者。答曰。此事同于前。南山库谷天藏。是迦叶佛自手所造之藏也。今现有十三缘觉在谷内住。

  又问。此土常传。有佛是殷时周昭庄王等造。互说不同。如何取定。答曰。皆有所以。弟子夏桀时生天。具见佛之垂化。且佛有三身。法报二身则非凡见。并化登地以上。唯有化身被该三千。百亿释迦随人所感。前后不定。或在殷末。或在鲁庄。俱在大千之中。前后咸传一化。咸见随机前后何定。若据法报常自湛然。不足难也。

  又问。汉地所见诸瑞像。多传育王第四女所造。其事匪幽冥难得其实。此事云何。答曰。此实不疑。为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