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还旧路三里之外。反望莫睹。后之往者不知其处。

  近邓州有沙门名道勤者。于州北倚立山岩。追访具见周循历览。实为住寺众具皆备。但不见人却下重寻。便失归路。乃于道次筑室。拟寻汾州东南介山抱腹岩者。山居之僧数见沙门乘空来往。又凉州南洪崖窟沮渠蒙逊所造碑寺见存。有塑圣僧。常自行道。人来便止。人去寻行。故旁侧足迹纳纳示现然徒众不可见之(述曰。如名僧传三十卷梁高僧传十五卷唐高僧传四十卷。及百家史传。凡圣硕德数千余僧积功殊异道俗所钦。或散配诸篇或文繁不录且列少多示知僧德)。

  

  法苑珠林卷第十九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致敬篇第九(此有六部)

  述意部

  功能部

  普敬部

  名号部

  会通部

  仪式部

  

  

  述意部第一

  

  原夫上圣垂慈至人利物。意欲导四生于宝所。运三有于大车。师弟异轨而同归。法俗殊途而一致。所以立像表真彝训常俗。寄指筌月出道常规。但以妄着我人堕慢沿流。随业漂沦无思悛革。良由对迷累劫不识三尊。愚戆顽执罕逢十圣。是故命如风烛难可驻留。形同石火岂容长久。况复五浊交侵四蛇常逼。而能安忍玩兹虚幻。故使大圣慈悲适悲适化陶诱。行中要切无过礼忏行道。故龙树十住论云。菩萨昼夜各有三时。于此六时礼拜十方诸佛。忏悔劝请随喜回向。菩萨来至阿惟越地。依此修行速成不退。如念东方善德佛等。十方诸佛本愿力故。若有众生于先佛所种诸善根。闻是佛名即能信受。便得不退菩提之心。亦由愚识常闻恶声。今忽闻唤南无佛名。欻然惊喜情虑欣泰罪灭福生。故经云。敬礼此佛能除百万生死重罪。或言。能除千劫生死重罪。若不依此阶级以动凡心。则负罪者累劫受殃。但闻佛名无不踊跃。我有何罪不见真容。雨泪滂流一心合掌。我有何善闻佛名号。欣喜加敬。瞻仰圣颜。爱恋无厌。用此悲庆信根日增。如此通情识心无累。则于敬礼常加归命。比见道俗闻唱佛名。身虽逐礼心乃外缘。中途蹶错都不省悔。无信无惭于是乎在。或有道俗屏处礼拜。或升或沈。身心堕慢曾无惊惧。不敬之罪于是转加。或有道俗对众礼拜。千僧万俗高声唱和急度而礼。身不逐拜心不敬思。类同点兵但记空名。如碓上下劳多无益。上来略疏非无斯咎。苟求名利不存忠敬。依信能入发生智识。信既不行能入何寄。自下略述五意。并依圣教示其真伪。请除妄归真功成究竟也。

  

  功能部第二

  

  仰惟。大觉之慈至极之圣。宿祐嘉运冥感应期。闻名致敬则胜业肇于须臾。凭心相化则妙果成于旷劫。故五十三佛声益微尘之前。三千至真光铄河沙之后。二十五佛功利救苦之厄。娑婆七宝不逮一礼之福。虽合掌之因似赊。而树王之报渐及。故知礼拜称赞岂虚弃功。虔诚呈敬冥益福利。故智度论云。若菩萨未入法位。远离佛法坏诸善根。设在烦恼自不能度。安能度人。是故不应远离诸佛。譬如婴儿不离其母。行路不离粮食。热时不离凉风。寒时不离暖火。度水不离坚船。病苦不离良医。是故菩萨常不离佛。何以故。父母亲友人天王等。不能益我度诸苦海。唯佛世尊令我出苦。是故常念不离诸佛也。

  又药王药上经云。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出家学道。闻五十三佛名。闻已合掌心生欢喜。复教他人令得闻持。他人闻已展转相教。乃至三千人。此三千人异口同音称诸佛名。一心敬礼。以是因缘功德力故。即得超越无数亿劫生死之罪。其初千人者。始从华光佛为首下至毗舍佛。于庄严劫得成佛道。即过去千佛是也。此中千佛者。始从拘楼孙佛为首。下至楼至佛。于贤劫中次第成佛。后千佛者。始从日光佛为首。下至须弥相佛。于星宿劫中当得成佛。现在十方诸佛善德如来等。亦得闻是五十三佛名。故于十方世界各得成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及余一切众生。得闻是五十三佛名者。是人于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不堕恶道。复有人能闻是五十三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复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三佛名者。除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经。皆悉清净。以是诸佛本誓愿故。于念念中即得除灭如上诸罪(三千佛名在诸佛集劫经。名号种姓国土等在贤劫经。千佛中释迦当第四成佛也)。

  又决定毗尼经云。若能至心敬礼三十五佛。其人功德无量无边。

  又佛名经云。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此二十五佛名。至心受持读诵恭敬礼拜。得离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苦。得除嗔恚愚痴。灭百劫重罪。常生十方净佛国土。设复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一百岁中常用布施。犹不如诵持礼拜二十五佛名功德。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