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橱。貴賤麤細。莫不有也。拈起一物。皆能殺人。亦能活人。中間悞服食者往往致病。然非藥之咎也。敏既能寶之。宜諦審之。

  跋大慧法語

  大慧禪師得法自在。譬如川流泉源。其勢就下。浩然無涯。或激而怒。或決而汛。或恬而靜。或暴而吼。變態萬狀。初無作意。及至于海。則混乎一味。而無川源泉流之異。脩羅蚊虻隨器而飲。皆得充滿。若酌一蠡。自謂盡其大海之量。非愚即憨。

  跋雲窠語錄

  雲窠入滅未久。有不肖子摘其平生敗迹之欵。成一巨軸。將欲流布諸方。以肆無窮之謗。且携質於子。曲求知證。因為原其語。彷彿橫巾右祖之作。然又節節誵訛。不通飜譯。於中有一句子稍似唐言。若人辨得。直饒刎頸。未足謝諸。儻涉遲回。清凉贏得鼻孔出氣。

  跋念鐵觜語錄

  此老平生無所重。惟畜一喙勘驗諸方。故其所至。一時大老無敢嬰其鋒。由是鐵觜之名。大播江湖。後住吳門金芝小剎。有古宿風韻。學者過其門。或以別傳機要及異教之語扣之。隨扣而成頌。如谷答響。其徒摭其緒餘。欲流通於世。且要雪竇剩語。因謂從上佛祖切害處痛遭一觜不可禁。當後之覽者。亦宜善看方便。

  跋嘯巖語錄

  嘯巖一嘯。豈止聞四十里。直得三千剎土悉皆震驚。猛獸竄伏。飛禽墜落。非雷霆之所擬。今既滅矣。餘音尚存。殷殷谹谹。殆不可掩。眼裏聞聲者。當自甄別。

  跋少林語錄

  少林有一句。不在六會語中。若人辨得。便請焚却此錄。其或不然。始自篇首。至於卷末。滿紙盈冊總是黑豆子。不妨從頭咬看。忽然蹉口咬著也不定。

  跋石巖語錄

  瑞巖緣姪以石巖兄語一編見示。且乞余序語。余與石巖兄固善。然迦葉三昧阿難不知。則吾石巖兄三昧余豈知之耶。後人欲知其三昧。不可無此錄。然不得於此錄中討。若人知得。潮陽有鰐魚。

  跋石田語錄

  吾父翁活業為石田兄破蕩無遺。今觀前項所供。皆是詣實。至切害處。不覺咬斷拇指。

  跋大歇語錄

  拈上死柴頭。且向無煙火。老松源擅楊歧斯旨。噓而發之。大行於世。所至龍象如林。得其要者。吾大歇兄耳。今觀其錄。雖一螢不耀。而冷焰逼人尤甚於燎原之酷。覽者宜退身七步。

  跋大慧出隊歸止知事頭首出迎手帖

  此是大慧退閑時帖。既言省緣。又言省靜。觀其恁麼寫出。大故不省也。余持鉢江鄉。純上人持以覓語。奔走中為書。當與大慧併桉。

  跋破庵法語

  破庵老人書此法語日。恰在侍傍。是時不覺惡心嘔吐而去。經今數十年。豈謂復有寶之者。我所不解。

  跋癡絕書石田語

  石田供來。句句不實。癡絕寫出。字字誵訛。然上項事。於劣弟即無干預。恐後難以分說。書此為憑。

  跋無庵語(孟少保)

  無庵語質而不文。閱者如喫木札羹。然舌頭具眼底自有真味。

  書楊省元學道論

  此書乃五里單牌。十里雙堠也。登徒欲詣之人不得不一觀。楊公慮其半途而暮者。故求剩語於後。以速其行。雖勉強而作。但恐翻成鈍躓也。

  枯禪序

  今時師僧往往禪多病在乾不盡處。非特貫乎形色。作乎四肢。至於八萬四千毛孔。皆咂咂地動輙流出。莫之能遏。求箇脫枝葉。絕氣息底。有若星中揀月。成上人深諳此旨。故以枯禪自名。亦虗空釘橛耳。且欲無準饒舌。予平時不曾與人葛藤。況枯禪分上豈容葛藤耶。成遽而咄曰。已是葛藤不少。徑忍笑。書以遺之。

  跋闡提頌軸

  性上人以闡提為稱。其大旨已見於栢庭友于之作。袖軸亦欲求語。因謂之曰。老夫有一句子。出之不辭。但不知上人信耶。不信耶。與其信。胡為闡提。若不信。則書之何益闡提。聞之。乃仰天掉臂長歌而去。云。飯一鉢兮香普薰。臥連床兮堂七楹。一句子也年已陳。信不信兮自有人。於是引筆呼之。笑而為書。

  跋弼知客山水軸(破庵石田癡絕跋在前)

  弼知客以山水小軸示余。軸雖小而有無盡之意。無盡之意不可形容。不可形容處已為吾父兄形容矣。徑山尚何言哉。

  跋用庵軸後

  用不及處。熾然用之。熾然用時。卒無可用。如人夜間背手摸枕子。用庵還甘麼。徑山書于即庵後三季。

  跋出化先馳頌軸

  淳祐五年秋。余將率師出征于山之南。拜玉為先鋒。四方子弟各出奇策以助其行。觀其意。視其勢。決有必勝必取之効。後日奏凱回戈。吾當片析太虗為賞。有所不吝。

  題牧牛圖

  誰家牯。誰家犢。谿東谿西。水甘草足。宜乎後夜當春耕。懷袖應難秘斯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