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求道而來。非執役人也。噫。夫子之適國也。一則曰冉有僕。一則曰樊遲御。淵明之赴友人召也。一門生.二子舁其籃輿。後世圖而繪之。以為高致。今出家為僧。乃寵愛其弟子如富貴家兒。而另以錢買僮僕。供爨負薪。張傘執刺。末法之弊。一至是乎。

  時光不可空過

  世人耽著處。不捨晝夜。曰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耽賞玩也。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耽麯[薜/米]也。野客吟殘半夜燈。耽詩賦也。長夏惟消一局棋。耽博奕也。 古有明訓曰。是日已過。命亦隨減。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今出家兒耽麯[薜/米]者固少。而前後三事或未免焉。將好光陰驀然空過。豈不大可惜哉。

  一蹉百蹉

  古云。今生若不修。一蹉是百蹉。一之至百。何蹉之多直至於是。經言。離惡道得人身難。得人生逢佛法難。然而逢念佛法門信受。為尤難也。如經所言。蟻子自七佛以來未脫蟻身。安知何日得人身。又何日逢佛法。又何日逢念佛法門而信受也。何止百蹉。蓋千蹉萬蹉而無窮也。傷哉。

  修福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掛瓔珞。有專執前之二句者。終日營營惟勤募化。曰吾造佛也。吾建殿也。吾齋僧也。此雖悉是萬行之門。而有二說。一則因果不可不分明。二則己事不可不先辦。 或曰。果如子言。則佛像湮沒。誰其整之。塔寺崩頺。誰其立之。僧餓於道路而不得食。誰其濟之。人人惟辦己事。而三寶荒蕪矣。 曰。不然。但患一體三寶荒蕪耳。世間三寶。自佛法入中國以來。造佛.建殿.齋僧者。時時不休。處處相望。何煩子之私憂而過計也。吾獨慨夫僧之營事者。其瞞因昧果。不懼罪福。剋減常住。藏匿信施者。無論矣。即守分僧而未諳律學。但知我不私用入已則已。遂乃移東就西。將甲補乙。或那還急債。或餽送俗家。不知磚錢買瓦。僧糧作堂。枉受辛勤。翻成惡報。是則天堂未就。地獄先成。所謂無功而有禍者也。中峰大師訓眾曰。一心為本。萬行可以。次之。則所謂己事先辦者也。己事辦而作福事。則所作自然當可矣。至哉言乎。為僧者。當銘之肺腑可也。

  大鑑大通

  大鑑能禪師。世稱南宗。大通秀禪師。世稱北宗。然黃梅衣鉢不付時時勤拂拭之大通。而獨付本來無一物之大鑑。何宗鏡錄謂大鑑止具一隻眼。大通則雙眼圓明。信如是。何以不得衣鉢。夫曹溪親接黃梅。遠承達摩。又遠之承迦葉。又遠之承釋迦。乃永明傳道於天台韶國師而為此說者。何也。抑隨時救弊之說也。昔人言晉宋以來。競以禪觀相高。而不復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故初祖西來。至永明時。又或以為一悟即了。故宗鏡及萬善同歸等書。力贊修持。則似乎南宗專於頓悟。而北宗頓悟漸修。智行雙備。故有隻眼雙眼之喻。 萬松老人獨奮筆曰。此一隻眼。是之謂盡大地是沙門一隻眼也。是之謂把定乾坤眼也。是之謂頂門金剛眼也。倘新學輩諸淺見者。執宗鏡所云。作實法會。則大鑑止是空諦。而大通方始是中道第一義諦。可乎。 或曰。曹溪六代傳衣。舉世靡不知之。而當是時。何為惟見兩京法主。二帝門師。北宗大著於天下。而不及曹溪者。又何也。 曰。曹溪既承印記。祕其衣鉢。為獵人守網。潛光匿彩。至於一十八年。大通之道盛行。曹溪之名未顯也。迨風旛之對。而後道播萬世矣。曹溪潛龍深淵。不自炫耀。大通見龍在田。不自滿盈。其言曰。彼親傳吾師衣鉢者也。蓋善知識之相與。以有成也如是。

  詩偈
  勸修四料簡

  作福不念佛。福盡還沈淪。念佛不作福。入道多苦辛。無福不念佛。地獄鬼畜羣。念佛兼作福。後證兩足尊。

  示廣位

  病從身生。身從業生。不造諸業。禍消福增。娑婆念佛。極樂標名。一心不亂。上品位登。

  因性靈示眾

  聾啞癡僧。名曰性靈。世間好惡。何足評論。是非長短。何必強分。以此不說。即杜禍門。以此勿聽。即塞謗門。以此不疑。成就信門。人能學我。萬禍無侵。再或精進。聖道可成。

  僧大文求偈字無外號含空

  萬象之中。唯空為大。空在我心。眇如一芥。大哉心乎。誰與對待。無對待故。是以無外。

  示大琸

  有生必有死。長短安足論。今得圓僧相。平生願已滿。當生大歡喜。切勿懷憂惱。萬緣俱放下。但一心念佛。注想極樂國。上品蓮花生。見佛悟無生。還來度一切。

  新春日示眾

  今日賀新春。歲時重換却。昨日作麼生。十二月廿八。

  宿地藏院

  濟寧城。地藏院。隱隱猶聞發弘願。巧禪和空鉢還家。癡道人賣衣買麵。 喫麵人。休亂嚥。照管胸中石頭片。

  還俗僧復祝髮入靈隱

  數年佛殿蔓延。一瞬魔宮震肅。即非新起規模。原是本來面目。

  答台州王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