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禮三拜。胡跪合掌)。
  善男子。五戒為入法之初因。出三塗之元首。次受沙彌十戒。即形備法儀。此稱勤策。依師而住。受利同僧。是為應法沙彌應當頂受。
  盡形受
  不殺生  不花髻瓔珞香油塗身  不偷盜  不歌舞作唱故往觀聽  不淫欲  不坐臥高廣大床  不妄語  不非時食  不飲酒  不捉金銀錢寶
  已上十事是沙彌戒。汝能持否。(答云)能持。
  上來十支淨戒。一一不得犯。汝能持否。(答云)能持。(三問三答)是事如是持。
  沙彌(大禮三拜。胡跪合掌)。
  善男子。汝今受戒之後。當須頂戴奉持。不得違犯所持戒律。供養三寶。勤種福田。於和尚阿闍梨一如法教。於上中下座心常恭敬。精進行道報父母恩。衣取布素不以文彩。食取支命不得嗜味。花香脂粉無以近身。好聲邪色一無視聽。徐言持正勿宣人短。儻有爭者兩說和合。男女有別。草木無傷。非賢不友非聖不宗。法服應器常與人俱。非時不食非法不言。精勤思義溫故知新。坐則禪思起則諷誦。閉三惡道開涅槃門。於比丘法中增長正業。菩提心而不退。般若智以長明。普度眾生祈成正覺。用心如此真佛弟子。
  作梵闍梨(作神仙梵云)。神仙五通人。作者於呪術。為彼慚愧者。攝諸不慚愧。如來立禁戒。半月半月說。已說戒利益。稽首禮諸佛。
  戒師(聞梵聲秉爐至梵終回向云)。上來剃頭受戒。先用回向堂頭和尚。常為苦海津梁。執事高人。永作法門梁棟。合堂清眾同乘般若之舟。剃頭沙彌速至菩提之岸。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法界眾生同圓種智。為如上緣念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諸尊菩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作梵闍梨鳴磬云。處世界。如虗空。如蓮花不著水。心清淨。超於彼。稽首禮無上尊。
  歸依佛得菩提道心常不退。
  歸依法薩般若得大總持門。
  歸依僧息諍論同入和合海。
  上來剃頭受戒功德。無限殊勝良因。散周沙界。和南聖眾。
  引請闍梨(聞處世界收坐具起。令沙彌禮拜)。
  沙彌(大禮戒師三拜。次禮聖僧三拜。問訊出堂門外立)。
  戒師二闍梨於聖僧前大展三拜出堂外立。僧堂前鳴小鐘子三下。大眾下堂。各具威儀於法堂上禮賀住持人(如法堂上剃頭。即於[穴/侵]堂內禮賀)。
  戒師二闍梨(一展云。人差受戒不敢告辭。人事荒疎久淹尊重。下情無任皇恐之至。又一展敘寒暄。伏惟和尚尊體起居萬福。仍又觸禮三拜)。住持人(云沙彌披剃有煩道用。即容詣寮陳謝)。知事禮賀(一展云。法門有幸。神足披緇。下情無任喜躍之至。又一展敘時暄。又禮三拜)。住持人(云沙彌披剃有煩荷覺。即容詣寮陳謝)。大眾禮賀(資詞同知事)。住持人(云此者沙彌受戒有煩證明。即容詣寮陳謝)。侍者小師禮賀(大展三拜云。沙彌得度。舉眾同歡。仰對尊慈。倍深喜躍。又三禮。敘時暄又禮三禮也)。知事大眾歸寮。各具香火排立祇候。是時大眾纔退。沙彌禮三禮(云叨圓頂相。幸掛田衣。遂脫塵牢。永拋愛網。下情無任感激之至。三禮。敘寒暄又禮三拜。住持人巡寮過乃。禮知事頭首戒師闍梨竝諸法眷)。
  ○謝大戒詞(萬歲天寧之節。特啟霜臺。三飜羯磨既圓。已登戒品。此蓋某人宿承佛記。誓度群迷。唯將繫艸之心。上答浮囊之賜。下想無任感激之至)。

  訓童行

  童行初來投院。師主審問根源。若具正因方可容納。如其意圖衣食。規避徭役。因事遁竄。及父母不允者。竝不可留。
  ○投院狀式。投院童行姓某名某。年若干。本貫某州某縣某鄉某里人事(或是郭下人事)。在身竝無彫青刑憲及諸般違礙。今為生死事大久慕空門。蒙父母情允。許捨入本院出家為童行(如無父母。即云今欲投院出家為童行)。伏乞堂頭和尚慈悲容納。謹狀。年月日具。前位某押狀送。如有父母。即連狀書名。住持人押狀付知事。新到童行於庫司參禮訖。將行李入童行堂。參禮堂主訖。堂主掛搭竝指床位。至晚參。大眾行者巡堂立定。堂主將新到禮參頭已下三禮或六禮。不答禮巡堂一匝下位立。今具規矩如後。
  ○夫道不孤運。引之由人。欲成清淨叢林。不可遺於細行。而況布金地上選佛場中既預出家。宜深慶幸。今茲教示略舉三章。若善依行方為佛子。
  立身第一。近事大僧當持五戒。一不殺生(有命之屬不得而殺)。二不偷盜(不與而取皆為盜也)。三不淫慾(遠離淫慾如避火坑)。四不妄語(出家之人誠信為本)。五不飲酒食肉(寧捨身命無犯此戒)。除齋粥外竝不得雜食(所謂果子竝菜粥飲餅飯竝不應食)。非常住差使不得出門。非大緣事不得請假。又參禪問道者收攝身心。不得散亂。念經求度者溫習經業。不得懶墮。又常念修行報答王臣荷戴之恩。施主供給之恩。父母養育之恩。師長教導之恩。又常思惟父母亡歿者恐入惡道。應以修行濟拔。父母見在者勸令歸依三寶發菩提心。又著衣喫飯常知來處。若不修行何門報答。又行者上衣直裰為正。自餘俗服非出家衣也。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