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真實如來所說上約佛說以隨情執故無是四諦等更無異說故無非或但各言自是豈名實是故云無是各互非他豈名實非故云無非又既皆從大乘出何有是非或可依之修行無不獲益故云無是亦無非也言未來起者對說經時名為未來如來滅度一百年後方起也具如上說。
  ▲鈔以義相從者下謂小乘異計有多十八本二已是合之今將二十部以義相從更復合之為其六宗兼諸大乘故有十宗也。
  鈔早欲參涉大乘者以彼假名無定實之義似參大乘復以經為定量不依律論故云經部言但除下即但空之意也言妙有真性者謂後不空而為妙有真性非是即空之有而為妙有也。
  疏今總收一代時教以為十宗者且前四宗外護身寺自軌法師於前四內加第五法界宗即華嚴經又耆闍寺凜法師復為六宗如前鈔敘皆非今所用今此十宗即於大乘法師八宗內全收前六以彼第七勝義俱空宗今為第八真空絕相宗以彼第八應理圓實宗為第七三性空有宗其第九第十二宗是疏主於大乘法師外新加故有十宗以收一代時教也。

  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三十四


  音釋



  (胡頰切懷持也藏護也)。


  (呂角切卓犖也)。


  (古伯切大車軛也)。


  (直祐切裔也)。
  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三十五

    蒼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
  疏第一我法俱有宗等者探玄記云謂人天位及小乘中犢子部等今不言人天者以文略故又人天不立有我以為宗故不言之言三聚等者聚是積聚義藏是含藏義五中開有為聚為三世成三第四名同第五即非二聚謂非有為聚非無為聚即是不可說為有為無為也既非有為無為法乃是我也言然此部下迴向疏云內外道自以聰明讀佛經書而生一見附佛法起故得此名犢子讀舍利弗毗曇自別制言我在四句外(三世及無為法為四句也)第五不可說藏中佛說此人不異外道諸論皆推不受名外道也。
  鈔一犢子部等者宗輪論疏云即律主名也上古仙人居山靜處貪欲已起不知所云近有母牛因染生子自後仙種皆言犢子即婆羅門姓也佛在世日有犢子外道歸佛出家如涅槃經說此後門徒相傳不絕至此分部從遠襲為名言犢子也二法上者律主名也有法可上名為法上或有法出眾人之上涉鈔云此部弘持律藏自許所弘之法在眾部之上也三賢胄者纂玄及宗輪疏云賢者部主之名胄者苗裔之義是賢阿羅漢之苗裔故從所襲部主以為名也四正量者權衡刊定名之為量量無錯謬名之為正此部所立甚深之義刊定無邪自稱正量從所立法以彰名五密林山者部主所居山林蓊鬱繁密從所居以為名。
  疏謂薩婆多等者此云說一切有言不離色心者謂一蘊之色四蘊之心即五蘊攝一切法也言或立三世無為者除上不可說我故也言或分五類者即前小乘五類七十五法謂心法有一心所有四十六色法有十一不相應行有十四無為有三故云五類也此中唯無有我而諸法皆有故云一切有部。
  鈔二雪山部等者義如上釋以一切有部元從中分出故云多同但弘對法及經律有少異耳三多聞部者以部主學通三藏深悟佛旨故云多聞言化地部者部主昔作國王化治地上人庶後捨位出家修道從本為名曰化地部言亦有中有者此有二解一云言中有者是生死二有中間之中有也然准法苑化地部說定無中有應是末計今由義異乃名末計故云亦有中有故於鈔外別作問答問中有身為實有無答涅槃經云有中陰無中陰如是諍誦是佛境界非是二乘分別所知若人如是生疑心者猶能摧壞無量煩惱如須彌山若於是決定者是名執著二云言中有者是過未之中間現在法亦有也然有本鈔文加一於字具云亦於有中有一切法則是於時有中現法亦有不必作異解也。
  疏立正因緣者云何名正因緣由三毒因緣起福等三業三業因緣起三界法由此因緣有一切法等。
  鈔今初九十五種如第六迴向等者疏云諸處多說九十五別有九十五種邪論薩婆多律說外道六師各有十六種法一法自學餘十五各教一弟子師徒合論有九十六貞元疏云別有九十五種外道邪論經則九十六中一是佛道然至妙下即正理名道小乘雖未徹源亦少分見故出分段生死不爾云何有是力用自此已往皆名外道。
  鈔自然四德等者一法(金七十論云法以何為相夜摩尼尼夜摩夜摩尼者有五一無瞋恚二恭敬師尊三內外清淨四減損飲食五不放逸尼夜摩亦五一不殺二不盜三實語四梵行五無諂曲也)二智慧(彼論云何者名為智智有二種一外智二內智外智者六皮陀分一式叉論二毗伽羅論三劫波論四樹提論五闡陀論六尼祿多論此六智名為外內智者謂三德及我是二中間智由外智得世間由內智得解脫)三離欲(亦二種一外二內外者於諸財物已見三時苦惱謂覔時守時失時又見相著殺害二種過失因此見故離欲出家如是離欲未得解脫此離欲因外智得成內離欲者已識人與三德異故求出家先得內智次得離欲因此離欲故得解脫因外離欲猶徑生死因內離欲能得解脫)四自在(有八種一微細極隣虗二軌妙極心神三徧滿極虗空四至得如所意得五世間之本主一切處勝他故六隨欲塵一時能用七不繫屬他能令三世間眾生隨我運役八隨意住謂隨時處隨心得住此等四法是薩埵相若薩埵增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