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二嚴各具多德故云多嚴亦廣在所攝之德故言亦能出生下即八廣生義能生無量廣大果報故疏云果海者沒同果海故即廣在所生言非是下即九廣絕義非是一切分別言念所稱說度量故即廣在所絕故次鈔云體絕眾相不思議故行願鈔云以本性照體獨立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故擬心即差言斷除下即十廣知義問論但云斷除邪見疏何立名為廣知耶答由斷智障故無所不知即廣在所知知即能知或可二論十義中三廣破五廣治十廣知皆通能所但第三總治二障第五別治煩惱第十別治所知以為異耳。
  ▲鈔釋曰下亦但前後次第全同但疏加五六等言次之耳。
  ▲鈔然其下就顯會其相似其字即指入論以近前引故不引名但云其也入論第一約所破集論第三約能破故同(應更有集論總入論別如上可知)集論第四約法為無比入論第五約心不能知故異也此上四義唯約名顯相似故揀也。
  ▲鈔而刊定下彼以入論第一同集論第三不分能所及總別故一失意也又以總揀之言為釋名之義二失意也。
  ▲鈔若欲下以大同故合也可知。
  ▲鈔今取小異下由小異故開也言入論二約所攝者約所說三五諸乘為所攝也言集論二約通辨下顯二論通別有異也以集論通明德果入論別開三四三約二嚴言通因者因亦有故言四約能生唯果者能字或錯疑是所字即約所生唯果若約能生不唯是果應是唯因也或可不錯以鈔中顯此能生通其二義若約能生唯因若約所生唯果互影略故故下歸題亦以廣生為因故學者細思言三約下顯總別有異集論總該二障入論別分二障言已如前會者即前鈔云集論約法不可比類此約心不能知故並不同。
  ▲鈔然為順下為有問云上廣十義何不如大方等各十義皆順一題之次第耶故此答也可知。
  ▲鈔若欲下即依題及義為次故字義開合不同言十廣說是義者說即詮說此有二義一若約所詮義為廣說即是上六字二若通能所詮為廣說即通上七字。
  疏解佛十義者下即用一題望於十佛約體全同配歸十佛以釋佛字即是七字皆佛也。
  鈔十佛即是十身者准離世間品疏云然佛就內覺身多就相故立名不同耳言三昧佛即福德身者三昧福嚴中勝故餘義如前依主中辯。
  ▲鈔大即法界佛者行願鈔云若心若境法法皆佛名法界佛言方是本性下以方是稱性之德相智是本性之智德故全同也行願鈔云玄鑒深遠故即眾生本覺智慧心性之佛言廣即涅槃佛下以涅槃化身周徧法界故廣也行願鈔云即是化身化用自在故化畢歸寂故名涅槃佛謂應化涅槃也言亦隨樂等者隨佛大悲意樂及他見佛善根意樂無不現生故若貞元疏廣字亦即威勢身威勢亦是用故言佛是梵音下唐梵正相當故言華即願佛下以華喻因願及三昧正是其因故攝因屬果即是佛故言嚴即業報佛下取華字萬行因上總有能嚴之義成相好莊嚴身也言教法住持下以法住則佛住故教即住持佛也言心伏勝故者謂雖威勢能伏於他以心降伏最為殊勝如慈心降魔等行願鈔云萬法由心迴轉故心為威勢總攝七字若玄鏡中又配佛字以初成正覺威光赫奕映菩薩故應義通無執一文以為定也又前十身配於十佛亦但依義文不具說貞元疏云心佛即是化身隨心化故明知義無方也又圭峯圓覺鈔云十佛中初五及十局於果位餘該凡聖八簡散心九簡虗妄六七俱攝謂法界佛若心若境若性若相無非佛故其心者萬法雖眾不出一心唯心知覺故。
  鈔然此五對一一相屬者謂以一切智斷煩惱障證一切法性能自開覺如睡夢覺以一切種智斷所知障達一切法相亦能開覺一切有情如蓮華開故五對一一相屬也或可初對了俗由於證真果位之中任運得俱不同因地有俱不俱故五對皆俱故云相屬。
  ▲鈔是根本智者以所證法性是諸法之根本乃是一切之智名一切智亦根本之智名根本智或此智與後得為根本了俗由證真故是根本即智言一切種智是後得智者由於所證俗諦有諸種類悉無謬故亦依主立名言後得智者以初入聖起無漏智必先起真智後起俗智亦後得即智問五地已去真俗雙運何名後得答既了俗由於證真依義次第名後得智。
  ▲鈔二所斷障中下非如二乘單斷不同因中未究竟斷煩惱障障理所知障障事煩惱障依我執起通於根隨煩惱即障所知障依法執起與根隨類同然依法起所知不是障被障障所知若據敵體而障正障其智今於所緣事境不能明了應名智障今從境立名云所知障是所知之障也。
  ▲鈔三所證理下謂所證理即是境故亦猶義之言境故知所證之理不唯真理謂一切法性即真法性遠離虗幻名諦一切法種類之相易知云俗此義不謬故亦名諦不同二乘及因位菩薩有未究竟故以所證二諦為佛也以一切智下對能證釋所證由所證彰所斷明上之三對復互相屬也。
  ▲鈔四所成益下自既能爾令他皆然不同二乘獨善及因中未能必然言上之下總揀上三對六法也此有二義一通二別初通者上三對六法俱通自利利他此盡理言之以能證所斷所證之中皆有二利故又自利本欲利他利他即是自利故後別義者從顯別配以一切智由斷煩惱證法性即自利上三皆能自開覺以一切種智斷所知障覺法相為利他上三皆是亦能開覺一切有情即前三對別別相屬此一對總相屬也。
  ▲鈔五顯覺相下顯自他開覺之相也近顯第四對之相既四包前三即通以喻顯前四對覺之行相也謂以覺字合一切智及所覺諸法之性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