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九皆成法爾不待別因之義也各有深理學者細詳。
  鈔有伏難云下難云在鈔答文在疏則應先鈔後疏(後皆淮此)言九會之終者且約現行經說。
  疏但隨見聞下即下順機感意但隨圓機見聞初成之跡九會之終乃文殊阿難海等於常徧無盡說中略此流傳於世也故在機則有始有終約佛則無始無終。
  鈔以見理下既見真理自含眾妙時處既一多下以所依時處例能依法也一中含多即深不思議一不礙多即廣不思議也。
  疏二酬宿因下問既云宿因深故法爾而轉何得上云不待別因答上云不待別因乃不待現因今顯昔因方能顯於法爾故不同也問若爾既由昔因安成法爾義耶以有昔因故應非法爾也答非是籍此宿因方能法爾今云爾者以佛宿因初入修行之路先悟法爾心性常徧演法之德遂發悲智願二利之行稱性行願既備諸惑斷盡證真涅槃成大菩提還得如性之用常徧演法此即悟修斷證說法利生皆符法爾之性則以稱性行願而為因體但由昔因稱法爾性非由宿因方能法爾亦非宿因誰窮法爾也(此上通用一段疏文答上難也)。
  疏夫根深下科云標因深廣據疏云宿因既深教起亦大次段牒云深大云何等似此科合云標示深廣其廣字即疏中大字也此屬教大也以今標釋二科通能起因所起教不應獨科云標因也恐後人筆誤耳然言宿因既深教起亦大者因亦可大教亦可深互影略故下釋亦然。
  疏深大云何下一節疏文鈔無消釋諸家外鈔紛紜不定今亦略解先科次釋口科分二。
  初徵深大後釋(二)
初因深(二)
初悟修(二)
  初悟(我佛)  次修(悲智)

後斷證(二)
  初斷煩惱證涅槃(是以)  後斷所知得菩提(靈鑑)


  後教大(乃以)



  言我佛世尊者是舉果人以顯昔因也言創躡玄蹤下二句先悟毗盧法界也上句即寂之照玄者寂也蹤者照也即初發心時創躡便成正覺(玄蹤之義)問玄為寂則可矣蹤字何以為照也答蹤者跡也若絕其跡則玄之又玄今既有其照用之跡故知其為照也下句即照之寂寂照無礙非照非寂乃初悟之心便同極果後之斷證亦不離此言悲智下即後修普賢行門大悲般若常相輔翼成無住行行願無方故云齊周言是以妄想弗剪下是以二字躡前修起文雖在初義通下句由行願圓滿煩惱本空不斷而斷契前即照之寂證真涅槃故云廓徹性空由前行願得圓滿故所知本寂弗磨而磨契前即寂之照得大菩提故云頓朗萬法二義同時為真斷證以此因深教起亦大。

  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九


  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十

    蒼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
  疏諸會佛加皆言願力者即一三四五六此五會入定有加二七不入定故無加第八入定無加而有發起第九會佛自入定故無有加唯五會有加其初會經云毗盧遮那如來本願力故亦以汝修一切諸佛行願力故第三四五六此四會皆云亦是毗盧遮那如來往昔願力威神之力(唯第六會遮那如來下加應正等覺本願力故)乃至入是三昧令汝說法言及餘諸文者散在一經故云非一。
  疏主山神者即開華匝地主山神也。
  疏故兜率偈云等者即精進幢菩薩所說偈也上半偈云譬如一切法眾緣故生起下半合可知言告功德林者由功德林入菩薩善思惟三昧十方諸佛皆號功德林而現其前告功德林菩薩言此是十方同名諸佛同加於汝亦是毗盧遮那如來往昔願力威神之力及諸菩薩眾善根力故令汝入是三昧而演說法第五會加金剛幢菩薩亦云及由汝智慧清淨故諸菩薩善根增勝故言解脫月等者即請金剛藏菩薩說十地時明機感故言志解悉明潔等者等有二意一等餘二句文云承事無量佛能知此地義二等餘處經文如問明品云其心本清淨諸願皆具足如是明達人於此乃能覩亦如兜率天子六千比丘善財童子等皆云於如來所種諸善根等故今云等也。
  疏廣顯機感下以根感為因教方得起下即以法被根義有左右故分二門由體無別故指彼說。
  鈔發心品中十方法慧同白佛言等者經云十方各過佛剎微塵數世界外有萬佛剎微塵數佛同名法慧各現其身在法慧菩薩前作如是言汝能說此法我等十方佛剎亦說是法乃至我悉當護持(云云)准此鈔中白字誤書應是名字下疏云後益末世今信仰故今之聞者皆由佛願力深愧信行。
  疏四為教本者教謂末教諸經本即此經此經上有為本之用是教之本名為教本以此為能起因牽起自體為所起用雖體用齊時而因果義分然此為本之義有二說若玄鏡集玄等記所開所攝三乘等教為末能開能攝一乘圓教為本若寂照意但約部帙以論不約五教而說不爾以義分教一代時教中但有圓義者皆是圓教豈以圓教而為本耶故次云先示本法頓演此經明知約部帙為本也後解為正。
  鈔非本無以垂末者法說者顯前句約喻次句約法然鈔釋四句中前三句轉以喻釋第四句方正約法釋也此文本出肇公維摩注序彼云然幽關難啟聖應不同非本無以垂迹非迹無以顯本本迹雖殊不思議一也彼以體用為本迹今借其言不用其意但以此經為本諸教為迹也。
  疏將欲下問若云將欲逐機故先示本法者則說華嚴本意應正在逐機耶答若但讚佛乘眾生沒在苦今欲開頓說漸故作此言就佛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