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三身分別品正云分別三身有四種有化身非應身如來已般涅槃以願自在故隨緣益物如是之身即是化身(即隨六道化身無諸相好故)有應身非化身是地前身(決定能令受用法樂應用勝故不立化名)有化身亦應身住有餘依如來之身有非化身非應身是如來法身(彼說三身品中法身者皆是理智合說即為真身也)今鈔標名即隨釋也言四善根即暖頂忍世第一也以為見道加行名順決擇分善根所見之佛王一三千大千世界千丈大化身也言人天同類即丈六金身也。
  ▲鈔佛地論中亦說有四者此所引全是論文是則下揀別經論二四身義也言合法報下此經後一是法身自報不說佗報化身開為三類言今約下三身各別云俱開復於報身開自佗受用故曰復重開於報也言雖有四義理不乖三者唯釋佛地中雖四不乖三身也(則失該揀光明之意)有本鈔云理不乖此者意云彼二經論雖各說四不乖此之揀異也有本鈔云雖有四義理全乖者謂二經論雖各說四經全乖論論全乖經謂經中合法報為一身實教義也論開理智而為法報不得相即如教義也又經無佗報論別立身全乖異也後義為正。
  鈔然叡公下諸釋(云云)不可詳定今科之為二。
  初列名(然叡)二解釋(二)
初叡公唯法身(二)
  初約體唯一(詳而)後約義分五(二)
初別釋三身義(二)
初二約因(二)
  初正因(何者)  二緣因(推其)

後三約果(三)
  初應感(就其)  二彌綸(稱其)  三妙相(語其)


後逆次通妨難(二)
初總通三果難(二)
  初牒難總答(所以)  二約喻以明(何者)

後別通二因難(二)
初二皆為因(二)
初通功德生三果難(二)
  初因果對明(二如來)後別約果異(二)
  初二身別說(功德)  後體用無二(是為)


後通法性生三果難(二)
初法(以有)
  後喻(如冥)



  後功德成果(若直)




  後清涼歸三身(若以)



  鈔詳而辨之一法身者隨義不妨分五據體則無有二此實教理事無礙義也。
  ▲鈔本有之法性者此涅槃生因亦是正因如乳有酪性故法性二字即能生因身字即所生果即下三身也。
  ▲鈔推其因是功德所成者即涅槃緣因及了因體即萬行也上二身皆舉因目果故皆為佛身也。
  ▲鈔三就其下三皆約果為佛身也然為約應大妙三字分三義也體即無二。
  ▲鈔所以下問三果之中五四二果既為佛身何有第三變化身耶前三句牒難下一句總答意云後二約體雖即無相如空第三約用就機應別何者下約喻顯也三有之形精麤小大等喻變化身業因勝劣喻機緣勝劣也勝機感則現細劣機感則現麤大小亦然(准叡公意此通佗受用及化身准清涼意唯化身也)。
  ▲鈔如來法身下約第二身通妨難此有二重通難應先問言前云功德法身功德是因何以名果法身初二句答也意云以法身功德之果以因目果故號法身次問能成之因既一功德所成果相何有三耶功德無邊下答也言功德無邊者隨順法性修檀戒等萬行之因無有邊際故虗空法身果亦無邊言功德無相者稱性之行豈帶相耶如行施時三輪清淨業故得實相法身逈絕諸相言功德方便者昔因善巧普應羣機故今應身隨宜赴感。
  ▲鈔無邊故下約義則三身不同是為下收歸體用無二即第三是後二體外無用即後二是第三用外無體故云非有非無等也。
  ▲鈔以有此身下約第一身通難也問能生之因既一法性者所生之果何有三耶故此答也意云正因佛性以為生因理實唯合生一法身然以此法身為萬化之本故有變化等身也如冥室下曦光唯一喻所生法身隨孔萬殊喻變化等也。
  ▲鈔若直指下上以功德為因今直指功德為果即實功德法故名法身也亦通前功德中初重難也言假說為身者身者體義聚義依義今但以依聚二義假說為身非同法相以色相為功德報身也。
  鈔若以下鈔主別配三身不同前叡公義也言初二為報此不約因說唯就果明也初一佗報身起信云所現之色無有分齊乃至非心識分別能知以真如自在義用故(今云法性生身義正同也)功德法身即自報身也即不空如來藏修成萬行功德為因方顯為真實報下三配二身可知。
  ▲鈔又有義下寂照云亦實教義會解指集玄云即天台四教中第三別教義也三身體上各義說三然是歷別未會圓融。
  ▲鈔如勝天王經說者彼經具云勝天王問菩薩在何位中得如來十種身佛答住初地得平等身何以故離諸邪曲通達法性得平等故住二地得清淨身戒清淨故住第三地得無盡身離嗔恚故住第四地得善修身常精進故住五地得法性身說諦理故住六地得離覺觀身觀因緣非覺觀所知故住七地得不思議身具足方便故住八地得寂淨身離一切戲論無煩惱故住九地得等虗空身遍不可量一切處故住十地得妙智身成就一切種智故(下九皆有何以故言)問此明依主何明十地之身答以彼經云菩薩行深般若十地能得如來十身故天王問曰佛菩薩身應同答功德有異佛具德故菩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