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故中俗假涉有就根施設化用不住愛見悲化之邊不住沉空不化之邊故中言約一實下色等實性真如寂諸邊故中也。
  鈔或謂即空即假即中下第四圓教機解也即空下標雖三下釋如一緣生色等義雖有三據體一故雖是一體不礙三故言思道斷者以詮緣無寄即不思議空也但有名字者圓融三諦假名詮說設圓融之言亦假設故但有名無實即是相故者謂空有中義即是實相佛性中道之體則觸處皆中此上總意但以下別釋但用空一名即具假中之義悟徹空義即悟假中之實以理事等皆融通故言餘亦如是者謂但以假為名即具空中悟假即悟空中但用中為名即具空假悟中即悟空假故云餘亦如是。
  ▲鈔是知隨聞下總結前說可知。
  ▲鈔法界品下即守護一切城主夜神說皆因時法海雷音光明王佛涅槃之後法欲滅時有千部異執千種說法等。
  鈔夫子云等者論語第二篇文也注云攻者治也善道有統故(殊途而同歸異端不同歸)彼疏云此章禁人邪學異端諸子百家之書也言人若不學正經善道而治乎異端之書斯則為害之深也已可得下釋成可知圭峯云即留支羅什一音教是此意也。
  鈔今欲分教等者詮義淺深不同故教權實成異欲使不迷耳故處處經中皆云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故須分其權實耳。
  鈔一音但是教本等者佛一妙音是今之教本故故佛音聲非即是教教乃在根所聞今分隨根不同豈遮異教。
  ▲鈔長風是一百竅異吹者喻顯也先順後豈以下反顯莊子云獨不聞之翏翏乎(良救反即長風之聲)山林之畏佳(子唯反即扇動之貌)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音難又音扇即屋櫓也似)圈(具院反如羊豕之闌圈也)似臼(其九反)似洼者(於華反謂曲而擁膧)似[漲-長](音烏即[漲-長]下而不平)者(上八舉形勢之不同下八言音聲之有異)激者(經歷反如水湍激聲也)謞者(音孝如箭鏃頭孔聲也)叱者(昌實反咄聲也)吸(許及反如呼吸聲也)叫者(吉弔反如叫呼聲也)譹者(音豪哭聲)宎者(於堯反深也若深谷然也)咬者(於交反哀聲也)廣如彼說言百竅齊響者即是不分清濁高下等音名為齊響廣鈔云便為百竅為一音響非是同時響為齊響也即顯清濁等各異也。
  ▲鈔以一音一雨下應有問言前不分教疏中雙明音雨今分教疏中何但言一音而不言一雨耶故此答也意云前彰義有所憑故雙引二經今以一音是法一雨是喻義相不異也。
  鈔一隨自意語等者如華嚴經二隨他意語等者如阿含等經三隨自他意語等者如淨名經等言不分初一者若約一實異權等三亦是分也。
  鈔如前所引者謂無常四諦緣生等然此亦約一往而言若約如無常中各隨異義并四諦等天台分為四教豈曰不可分耶故今猶半縱之未是全奪故也。
  ▲鈔若說二空此可名大下問下敘通教云二乘同學二空又阿含云無是老死無誰老死亦明二空彼何名小耶答通教廣慧二乘得學二空今據愚法不明二空阿含少分明法空今從多分但明人空又雖說法空而未明顯今就顯了唯明人空。
  鈔一善會佛意等者佛意說權乃是隨機佛意說實乃是稱理佛意如是要善解會既佛意雖分而不成枝流故不執異而迷同也二有開顯等者以教中佛自說於開顯然開字有二義一於一佛乘分別說三名之為開即是從本流末二開者開除開發故是則說三為方便歸一真實即攝末歸本也今約後義豈成枝流。
  鈔涅槃第九等者一段鈔文義科為三。
初引經(三)
  初標(涅槃)二釋(三)
  初標(轉中)二釋(四)
  初水(若王)  二盤(若王)  三器(若王)  四馬(若王)

  三結(如是)

三合(三)
  初標(是大)二釋(五)
  初約佛說無常(若佛)  二約法說苦(或復)  三約僧說無我(又復)  四約空具四義(或復)  五約佛性顯真常(或復)

  三結(是諸)


二疏釋(三)
  初彰古釋(然彼)二今別釋(二)
初明釋中次第(二)
  初明喻次第(今謂)後明合次第(三)
初總明王義(三)
  初前三明三修(合中)  二第四明四空(四合)  三後一意妙有(而最)

  二別明後二(然空)  三什成密意(由於)


  後明標中次第(又初)

  後顯同異(故此)

  三出引意(然引)


  鈔先陀婆者彼疏云即是山名此山出好鹽器水馬以處目物四種同名先陀婆也此從重至輕以苦空無常無我為次也。
  ▲鈔釋中一水二鹽等者此依王所作事業為次法中無常苦空無我為次也總舉一名別索四物故名密語法中如一無常名含苦等四義一解脫名含常等四德也。
  ▲鈔是大乘經下合也言有四無常者彼疏云一分相門唯一無常苦等則非二攝相門無常為主統攝諸義悉成無常苦等亦然四權既爾四實准知今據攝相四俱名無常如三空門以空為首故名三空大乘菩薩如智臣也。
  ▲鈔為眾生說如來涅槃者此下法喻有似不齊喻中先陀婆一事法中云佛涅槃等四名然但約同是密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