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是文殊菩薩起二十問善惡因果或一字一問或一句一問總有二十問向下十一行頌是覺首菩薩答初一行頌是歎能問之人及勸聽後十行頌是答所問之法文殊善問世間善惡因果不相知業能成就善惡因果覺首菩薩便以法不相知以真理答但為迷真自作業爾知真者但以全業是真末後一行頌明真妄總亡舉喻及法說故如文自具思之可見文順理顯不煩更釋於此十一行頌中義分為三一科頌意二釋菩薩名三配隨位因果一科頌意者此十一行一行是一頌初行歎能問及勸聽次下十行文各自具明初一行頌頌法無作無性次一行舉喻水流不相知准意知之不煩更科二釋菩薩名者為明覺此隨流生死業體本性恒真而無流轉眼耳鼻舌身意恒如法知非流轉生死性故亦無虗妄亦無真實但為無貪瞋癡愛真智慧法名之為真故說如斯法利眾生故名為自覺覺他大道心眾生者故為以此當體無明諸業因果上自覺覺他令知法界自性真理真妄兩亡名為覺首以信此法初名之為首此明十信初心全信自身眼耳鼻舌身意及以一切眾生全體真妄兩亡唯佛智海故故以不動智佛十智如來為十信位中自己果故金色世界妙色世界蓮華色世界等十色世界是十信之中所信之理文殊師利覺首財首等十菩薩眾是十信之行以行立名得名知行一一菩薩倣行解上而立名故已下菩薩例然世界名妙色即是覺首菩薩所覺之理無礙智佛即是覺首當位所修佛果以此信心明諸業因果真妄兩亡即智用無礙故三配隨位因果者常以自心本不動智佛為本信心之因以進修得此無礙智佛是隨位佛果此乃但依問答及菩薩名號佛名號世界形色取其意趣理自分明勿須疑也。
  【經】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財首菩薩言佛子一切眾生非眾生云何如來隨其時隨其命隨其身隨其行隨其解隨其言論隨其心樂隨其方便隨其思惟隨其觀察於如是諸眾生中為現其身教化調伏時財首菩薩以頌答曰。
  此是樂寂滅  多聞者境界  我為仁宣說  仁今應聽受  分別觀內身  此中誰是我  若能如是解  彼達我有無  此身假安立  住處無方所  諦了是身者  於中無所著  於身善觀察  一切皆明見  知法皆虗妄  不起心分別  壽命因誰起  復因誰退滅  猶如旋火輪  初後不可知  智者能觀察  一切有無常  諸法空無我  永離一切相  眾報隨業生  如夢不真實  念念常滅壞  如前後亦爾  世間所見法  但以心為主  隨解取眾相  顛倒不如實  世間所言論  一切是分別  未曾有一法  得入於法性  能緣所緣力  種種法出生  速滅不暫停  念念悉如是
  【論】第二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已下五行經是文殊師利問財首菩薩言如來十種方便隨時之法初舉非眾生即約覺首所答業體純真後問如來十種隨時之化何緣而有財首為成信心約實而答隨時是假如下十行頌中具明於此十行頌中義分為三一科其頌意二釋菩薩名三配隨位因果一科頌意者此十行頌中一行一頌初一行頌中初兩句歎所問法非小器所堪是多聞者之境界次兩句今如問當說及勸聽已下九行頌是財首以實而答如文具明二釋菩薩名者為將如下頌中善達真假法財而惠施眾生故名為財首以十信心中法財初始益生之行名之為首世界名蓮華色者明此信中以法聖財饒益眾生令其自他性無染著號曰世界名為蓮華色以法施人破迷成智名為滅暗智佛明當位信中自具法門理行智之因果故財首是當位之行已下例然三配隨位因果者常以自心根本不動智佛文殊師利為信心之因進修得解脫智佛財首菩薩是隨位之行果故佛是智果餘者例然倣此。
  【經】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寶首菩薩言佛子一切眾生等有四大無我無我所云何而有受苦受樂端正醜陋內好外好少受多受或受現報或受後報然法界中無美無惡時寶首菩薩以頌答曰。
  隨其所行業  如是果報生  作者無所有  諸佛之所說  譬如淨明鏡  隨其所對質  現像各不同  業性亦如是  亦如田種子  各各不相知  自然能出生  業性亦如是  又如巧幻師  在彼四衢道  示現眾色相  業性亦如是  如機關木人  能出種種聲  彼無我非我  業性亦如是  亦如眾鳥類  從[穀-禾+卵]而得出  音聲各不同  業性亦如是  譬如胎藏中  諸根悉成就  體相無來處  業性亦如是  又如在地獄  種種諸苦事  彼悉無所從  業性亦如是  譬如轉輪王  成就勝七寶  來處不可得  業性亦如是  又如諸世界  大火所燒然  此火無來處  業性亦如是
  【論】第三爾時已下四行半經是文殊師利問寶首菩薩先總舉眾生同有四大無我無我所云何已下有十問業因果法已下有十行頌是寶首菩薩答前十問故初明舉體無分別二明受業之好醜由行所生具如經說大意達體業亡迷真業起故於此十行頌中義分為三一科頌意二釋菩薩名三配隨位因果一科頌意者初兩句是歎果報由行生次兩句歎業體本真本無所有是諸佛所說已下九行一行一頌舉喻顯法達法無業法業無二由行不同如文可知二釋菩薩名者明此信位達業即法體不復有業名之法寶以此法寶益生為信首故故名寶首明此是北方是師位以威儀軌則以利眾生故佛號威儀智佛世界名薝蔔華者此華黃色明是利眾生之福德色也黃者福慶之氣內應白淨外現黃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