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全身全心一切境界總是法界一真法身體用理智住在何所退至何處若也身心有所依住放却依處即有退失自了身心本無依住本無所得一切語言分別如空中響應無作緣任物成聲本無依住了如斯法而生信解即無退轉有所依法而發心者放却所得所依著處即有退轉是故起信論云證發心者多住退位為有所得可證故是故乘此不思議乘一切智無依住乘發菩提心一往不退若有退者只為信心不成故於佛教法及如來所乘有所得故有取捨故未成信故不入信流又此經云設有菩薩經無量百千那由他劫行六波羅蜜具六神通由未聞此大方廣佛華嚴經猶名假名菩薩不真菩薩設復聞時不信不入具如經說如此品頌云一切世界諸羣生少有欲求聲聞乘求獨覺者轉復少趣大乘者甚難遇趣大乘者猶為易能信此法倍更難又如下頌云有以手擎十佛剎盡於一劫空中住彼之所作未為難能信此法倍更難過此難信而能信真信決定不退故又如此經普賢菩薩云但聞如來名號及所說法門聞而不信亦能成金剛智種作如人食少金剛喻若以遠因總不退若以現成佛因即是未信之人五隨文解義者於此一品經義分為二一長科當品二隨文解義一長科當品經意於此一品中長科為十四段。
  【經】爾時文殊師利菩薩說無濁亂清淨行大功德已欲顯示菩提心功德故以偈問賢首菩薩曰。
  我今已為諸菩薩  說佛往修清淨行  仁亦當於此會中  演暢修行勝功德
  【論】一爾時文殊師利已下兩行經兩行頌是文殊師利請說發菩提心功德分。
  【經】爾時賢首菩薩以偈答曰。
  【論】二爾時賢首菩薩以偈答曰已下有七百一十六行頌是賢首菩薩答末後三行半經明說頌感諸佛許可分。
  【經】
  善哉仁者應諦聽  彼諸功德不可量  我今隨力說少分  猶如大海一滴水  若有菩薩初發心  誓求當證佛菩提  彼之功德無邊際  不可稱量無與等  何況無量無邊劫  具修地度諸功德  十方一切諸如來  悉共稱揚不能盡  如是無邊大功德  我今於中說少分  譬如鳥足所履空  亦如大地一微塵
  【論】三從初善哉仁者應諦聽已下八行頌明發心功德廣大難量隨力少說分為明菩提心不可以邊際量故功德還當如是。
  【經】
  菩薩發意求菩提  非是無因無有緣  於佛法僧生淨信  以是而生廣大心  不求五欲及王位  富饒自樂大名稱  但為永滅眾生苦  利益世間而發心  常欲利樂諸眾生  莊嚴國土供養佛  受持正法修諸智  證菩提故而發心
  【論】四菩薩發意求菩提已下六行頌明初發心所因分。
  【經】
  深心信解常清淨  恭敬尊重一切佛  於法及僧亦如是  志誠供養而發心  深信於佛及佛法  亦信佛子所行道  及信無上大菩提  菩薩以是初發心  信為道元功德母  長養一切諸善法  斷除疑網出愛流  開示涅槃無上道  信無垢濁心清淨  滅除憍慢恭敬本  亦為法藏第一財  為清淨手受眾行  信能慧施心無恡  信能歡喜入佛法  信能增長智功德  信能必到如來地  信令諸根淨明利  信力堅固無能壞  信能永滅煩惱本  信能專向佛功德  信於境界無所著  遠離諸難得無難  信能超出眾魔路  示現無上解脫道  信為功德不壞種  信能生長菩提樹  信能增益最勝智  信能示現一切佛  是故依行次第說  信樂最勝甚難得  譬如一切世間中  而有隨意妙寶珠
  【論】五深心信解常清淨已下十八行頌明信三寶增益分。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二十九


  音切



  (式車切)。


  (於宜切)。


  (初限切)。


  (厄音)。


  (他孔切)。


  (王玉切)。


  (在爵切)。


  (羣音)。


  (時制切)。


  (貫音)。


  (之兩切)。


  (昔音)。


  (之市切)。


  (去業切)。


  (若音)。


  (苦兼切)。


  (蒲悶切)。


  (紀力切)。


  (彼為切)。


  (即淺切)。


  (之遶切)。


  (布音)。


  (于君切)。


  (於遠切)。


  (倉到切)。


  (除救切)。


  (苦改切)。


  (丈音